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八十三章:科舉筆試

事情需要一步一步來,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所以真正第一步落實的事情,那就是制科選士。

不僅僅因為伴隨著突厥的平定,如何安定突厥迫在眉睫,更為重要的是李世民已經等不下去了。

如今計程車族們已經對這件事情產生了懷疑,如果他們還是不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徹底的擺平化解這件事情,到時候很有可能這件事情還會繼續發酵。

雖說短時間來看,不會有任何的異常,但天知道會不會在日後的某一天直接影響到唐天的賦稅改革。

所以對於這樣迫在眉睫的事情,李世民自然也是知曉越早越好,幾乎是在他這樣的旨意下達的第三天的,尚書省禮部的南院貢院,這裡也是聚集了不少的考生。

儘管這一次制科選士,已經是提前了將近一個月昭告天下,不過因為馬車緩慢,而且天下寒士不少,所以真正能夠趕來長安的,幾乎都是長安周邊計程車子。

這並非是唐天所願意看到的,所以這一次的制科,可以說是分兩次考試了進行,這第一次的制科考核,全部都是南方計程車子。

至於北方計程車子,則需要在三個月後再進行考核,用唐天的話說這就是南北榜。

遴選士子最為重要的就是公平,這是所有人都知曉的事情,哪怕李世民在此之前對於這樣的話語也是沒有覺得任何的不妥。

可真正當唐天把這件事情的利弊告訴李世民之後,不僅僅是李世民,就連那十八學士全部都變得沉默了起來。

在這十八學士之中,有南方計程車子也有北方計程車子,可真正寒門士子,卻沒有一個來自北方!

在富裕計程車族之中,南北方計程車子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可是真正對於貧困的百姓來說,那結果就截然不同了。

南方的寒士,他們需要思考的也只不過填飽肚子這樣的問題,可真正對於北方的寒士來說,他們除了需要填飽肚子之外,還有一個更加眼中的事情需要考慮,那就是如何從動盪的北方之中存活下來!

所以真正當唐天提出科舉制度一定要分南北榜,而且北榜應該比南榜更加簡單一些之後,那些一開始全部都反對的十八學士,最終也是贊同了唐天的想法。

也正是因為身後有十八學士和李世民為自己撐腰,所以唐天的底氣也是開始變得足了起來,儘管身居這一次科舉的主考官,可他還是不覺得有任何的緊張。

因為如今科舉制度的不完善,所以具體如何進行科舉,也都沒有一個定格,最終遴選士子的方法,還是那同為科舉主考官的戴胄提議的。

畢竟這戴胄可是取代了長孫無忌之人,他清楚一旦自己在這件事情不做些事情,很有可能會被長孫無忌取代,為了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這一場科舉的具體事情,也是被他安排的極為妥當。

這一次科舉分為筆試、面試和策論。

其中筆試之中包括了經史子集,考究的是一個士族最為基本的學識,畢竟既然是科舉,自然也是要挑選有才之人。

如果就連經史子集這些都不甚瞭解,不僅僅表明了這個士子對於知識的淡漠,同樣也是很大程度地表明瞭這個人的頭腦不行。

所以這筆試可以說是最普通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只有筆試之中被挑選中的人,才能夠接下來真正被挑選出來,面對這些主考官和副考官的面試和策論。

參與這一次制科考核的南方士子很多,莫約有五百多人,可真正當這樣的一輪筆試刷下來,絕大多數卻也都還是被淘汰了。

這樣的結果也並不怎麼意外,畢竟科舉制度還未真正推行幾年,寒門士子讀書沒有晉升的道路,自然讀書的人也少了。

就算是李世民開放科舉,也才短短几年的時間,又如何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招攬到這麼多的人才。

不過雖說透過了第一輪考核的人並不多,可還是有一點好處,那就是幾乎所有透過了第一輪筆試考核之人,都是年紀不大朝氣蓬勃計程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