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芊芊回到家,洗漱完,愜意地坐到床上,從包裡拿出了那本冊子,像探寶一樣翻開了冊子,內心充滿好奇。
“呆瓜,原諒姐哈,我實在忍不住想看看,我向你保證,只看首頁!”李芊芊靠著床,對著窗簾,舉著右手,像是發誓地自言自語。
首頁的紙,像是受了潮,有一點點被雨打過的印跡,頁面的底部還有一絲絲血跡。
紫月你好,
我寫了一些文字表達我對你的喜歡,我知道你看不到。可是我寫了,真希望我的這些想法可以像一陣風,吹到你的窗前,再看你一眼。那時候,我一定已經離開公司了。
如果要用文字去形容“喜歡”是什麼模樣,我沒法說得清楚,但是我可以試著用下面的話來展示她的一個角度。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末,院子裡一位媽媽在給赤身裸體的小孩搓澡。
那小孩不過三四歲,在熱氣騰騰的澡盆裡嬉笑。
而那小孩就是“喜歡”。
一陣夏末的風偷來陽光的溫度拂過院子,滿院溫馨。
她在那個階段是那麼的單純,看什麼都好奇,看什麼都憑感覺或感性——那麼小的孩子又有多少理性呢。
然而,她會長大,會吸收周圍人的光,會受世俗的限制,會有理性的成長。
當不斷長大,她命中註定只有兩條路,要麼轉變成“愛”,要麼孤零零地餓死。
而這一成長過程,她由原來的感性慢慢向理性轉變,也由無私到自私轉變。
所以,一個成熟的“喜歡”都是自私的,都想轉變成“愛”——但是“愛”就不一定是自私的。
我知道,有無數的“喜歡”在三四歲就已經夭亡了。
而我的喜歡,長大了,處於表達欲最強的階段,也是感性和自私的階段,所以她要說。
可她無法控制的,胃口很好,長得越來越快,快要到了生命的終點了。
我知道她想變成“愛”——這一點我比誰都要清楚。
而另一面是死亡。
而我只有一個目的,為我那可憐的“喜歡”爭取唯一生的希望。
她想,每天睜眼就能看到你,每天都能緊緊牽著你的手,右手牽左手,累了就換一換,左手牽右手。每天閉眼前都是你,夢裡也是你,那樣現實和夢境就到了難以區分的程度——夢一般的生活該有多美——那樣就在一起兩輩子了。
那時候的“喜歡”應該是另外一種模樣,試想下。
在同一個院子裡,陽光依舊。
一個澡盆的兩端各有一位媽媽,澡盆裡的小孩也還是三四歲模樣,笑得異常可愛,手腳不停地拍打起冒熱氣的水花。
兩位媽媽將沐浴露搓出大片的泡沫,滿眼溺愛地輕撫她那柔軟細嫩的小胳膊小腿。
一陣清爽的風拂過,飄起無數顆大小不一的泡泡。
這些泡泡被陽光擁抱得臉上羞出了一道道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