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還沒等陸釧開口解釋,旁邊的江文就開口了:
“《尋槍》這部電影,我確實提了一些建議,不過還是有很多東西都是陸釧的,大家看了電影應該都知道。
比如我拍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有了夏宇,的確是不同,但不能說那是夏宇的片子。”
什麼叫很多東西都是我的!
陸釧有些不爽,不過並沒有表現出來,中規中矩地結束了這場路演。
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採訪和觀眾見面會裡,越來越多人提到,《尋槍》太像江文的電影了。
一兩次還好,次數越多,陸釧每次臉色漸漸繃不住了,也無法再像一開始那麼平靜回答。
而媒體,也不知道從哪聽來的風聲,開始炒作江文和陸釧不合。
什麼片場爭執,江文架空陸釧,要不乾脆就說陸釧只是個掛名的,江文禁導不能自己掛導演的名。
媒體開始說的繪聲繪色,都快接近真相了。
更關鍵的是,看過電影的觀眾,很多都認為這更像是江文的電影,好像坐實了一樣。
而隨著媒體的炒作,《尋槍》疑似江文的電影,加上又到了五一,票房有了明顯的漲幅。
五一當天,單日票房激增至80萬。
整個七天長假,也拿到了410萬,加上之前的五天18萬,總票房達到了590萬。
......
雖然票房有所好轉,不過陸釧這幾天卻過得非常煎熬。
自己辛辛苦苦三年做出來的電影,一下子就突然不是自己得了。
媒體不斷地炒作,專業人士也不斷分析,雖然沒有剝奪自己的作品,不過卻給《尋槍》安上了一個爹一個娘。
江文是爹,陸釧是娘。
再加上票房失敗的雙重壓力,陸釧心裡的氣壓根就沒法發出去。
他很想去控訴江文霸凌自己,聯合劇組其他人架空自己的事。
很想告訴大眾,電影風格不統一,就是因為江文插手,兩人想要的東西不一樣,拍出來兩種風格。
也導致觀眾看起來莫名其妙的!
一切都是江文的錯!
每每看到對《尋槍》的批評,陸釧就不可抑制地想要說都是江文害的!
可是,陸釧不敢,一旦說出去了,那就坐實自己被架空了,《尋槍》不是自己的作品。
他怕!
所以,陸釧只能憋著,還要在外介面前,裝出一副和諧的樣子。
“這都是媒體炒作,子虛烏有的事,我跟江文老師合作的很愉快,只是偶爾在思維上有些不同的意見。”
陸釧笑呵呵的回答著記者的問題,表面笑嘻嘻,心裡已經MMP無數遍了。
江文嘆了口氣,他還能沒發現陸釧心裡憋著氣啊。
年輕人就是矯情,想當年拍《紅高粱》,自己和張一謀吵起來,誰都說服不了誰。
要不是吳天名廠長攔著,都要打一架了,誰贏了聽誰的。
人家張一謀當年也是第一次當導演,都沒這麼脆弱。
玩不起,沒勁!
心裡暗暗搖頭,不過表面上也配合著,幫他解釋:
“可以說我們在創作中有較量,但更多的是切磋、商量,願意演的片子不一定願意導,因為別人的創作已經把它做成了褂子,你不會去給它改成褲子。”
呵呵...陸釧心裡不屑,不願意改還到處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