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槽,《颶風營救》牛逼啊,新聞聯播都報道了!”
“這劇組太有錢了吧,都在新聞聯播打廣告!”
“打什麼廣告啊,央視窮瘋了才會在新聞聯播打廣告吧。”
“那個監製和編劇唐言都上了新聞聯播,拍電影都能這麼大面子?”
“新聞聯播都找了唐言,沒找陳木盛這個導演,我就說他肯定是電影的核心,要不然監製、編劇的四部電影都那麼精彩,也太巧了。”
“新聞聯播都能報道電影了,真是破天荒頭一遭啊,我爸看了都想去看電影呢。”
“我爸也說想去看,我問他要了20塊錢,3塊錢買了張碟。”
“兄弟牛逼,人家唐言是編劇鬼才,你這是生意鬼才啊!”
“說明《颶風營救》有多好看了吧,動作片還是要看動作,程龍和李連結都老了,拍的也都是好萊塢風格的片子,都不是華國功夫了。”
......
第二天,星期天,新聞聯播這個“廣告”,讓電影院漸漸恢復一個星期前的狀態。
無數觀眾看完《新聞聯播》湧進電影院,年紀大半都在三十歲以上。
到了傍晚,各大城市地段好的電影院,甚至出現了排隊的盛況。
“有沒有新聞聯播的那個《颶風營救》?”
“給我兩張《颶風營救》的票,就是中央臺放的。”
“三張《颶風營救》。”
“兩張《颶風營救》。”
“給我來五張!”
“七點多的沒票了?沒票你開什麼電影院?”
...
前臺排隊買票,放映廳裡也開始退場,一大波觀眾走出來。
同樣是三十歲以上觀眾佔大部分,還有拖家帶口的。看完電影之後,也都是一臉的激動。
“看到了吧,外面多危險,別想著去香江玩,你要是被綁架了,我可沒那麼大能耐去救你。”
一位中年父親,還邊走邊對女兒諄諄教誨。
......
電影院回到了暑假該有的熱鬧,而媒體也開始瘋狂地報道《颶風營救》登陸新聞聯播的事。
晚報、都市報、晨報,甚至面向機關單位的日報,就沒有錯過的。
“新聞聯播播報《颶風營救》,央視助力票房破億!”
“國產電影首登新聞聯播,央視釋放明確訊號,支援國產商業型別片,以應對市場開放之後,進口大片對於國內市場的衝擊!”
“動作大片《颶風營救》新聞聯播露臉56秒,再掀觀影狂潮,多家電影院一票難求!”
“新聞聯播嚴肅不再,長達一分鐘的電影報道,是否影響節目莊嚴性?”
......
“影響莊嚴性?”
唐言就呵呵了,以前夠莊嚴,結果說新聞聯播過於嚴肅,不夠活潑。
現在,播了一分鐘的電影,也算是娛樂新聞,就影響莊嚴。
看了下報紙,這回有不少聲音也在質疑新聞聯播。
南方日報,更是直接批評央視:一直以報道國計、民生、政治、經濟新聞的《新聞聯播》,花如此長的時間報道一次娛樂事件,有違《新聞聯播》本質,長此以往下去,《新聞聯播》必將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