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沒虧,東方版《哈姆雷特》的《夜宴》沒虧,《七劍》海外賣了千萬美元,也沒虧。
投資上億,只拿了6000多萬票房的《墨攻》,其實也沒虧。
內地、香江、日笨、南棒四方主要投資,差不多各自分各地的票房,內地投資方華藝還賺了一筆。
劉德樺另一部6000多萬票房的《三國見龍卸甲》倒是賠了,但是投資高達兩億,要是隻有一億投資,那還有得賺。
《投名狀》三億投資,內地投資商也不虧。
這些叫得上名字的古裝大片,別看票房撲街,其實內地投資商都沒賠錢的。
正常運作,找幾個好萊塢、日笨的冤大頭,都能賺錢。
要不然,也不會一直拍了。
古裝氾濫,唐言是不想讓古裝更火了。
不過,也沒法阻止。
而且,中影有錢了,韓三坪的大片計劃肯定是不會停的。
拿著自己賺的錢,去投資那些撲街古裝片......
搞不好自己給中影賺的越多,中影反而會拍更多古裝大片。
淦!
“媛媛,你說我去做一個傳媒大亨怎麼樣?”
唐言突然轉頭問了一句。
“你要下海創業啊?”高媛媛有些驚訝。
“業肯定要創,但是下海嘛...傳媒大亨又沒意思。”
唐言搖搖頭,真要開個公司,隨隨便便都能做大做強,但是真沒意思。
而且國內的國情,做的再大,也不過是一個民企罷了。
再牛逼,也抵不過上面一句話。
什麼企鵝、阿狸,還有那嘀嘀打車,在體制面前,根本連反抗的本事都沒有。
“那你又創業,又不下海,怎麼搞?”高媛媛更迷糊了,這二者根本就是衝突的。
“怎麼搞?慢慢搞唄,總有辦法。”
唐言其實一直在想以後幹什麼,體制裡有權力,哪怕是間接的權力,這才是對於行業來說,決定性的話語權。
單單賺錢倒是不需要,可要是想真正做產業,讓華語電影走上一條快速且正確的道路,離不開體制。
國內和好萊塢有一個很大區別,內地真正制定規則、掌握規則的光電,不像好萊塢的幾大巨頭,是真正做這門生意的。
&npaa協會,成員就是幾大巨頭,他們掌握規則,電影分級制度他們說了算。
同樣尺度的電影,協會外的公司的片子子,人家給你定成r級,那就涼了一半。
自己的片子,定個pg級,沒多大影響。
光電就高高在上,給行業畫一條線,就不管你們怎麼玩了,不參與進去,也不管行業發展的快慢,就是出政策、條例。
中影雖然代表光電,但是實際上也不管事情,只管著自己一家公司的事。
如果可以的話,唐言還是想在體制裡,離領導近一點,也算是間接擁有一些權力了。
畢竟下了海,就不一樣了。
待在體制裡,光拍電影也沒用。
得真正幹實事,去做產業!
又想在體制,又想創業,有點困難,挺難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