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靈堂之上,王夫人作為嫡母,自然是不可能跪賈環的,哪怕他死了,自己作為嫡母,也不能跪他,而一旁的趙姨娘卻覺得這是王夫人心虛。
此時她正在賈環面前一邊燒紙,一邊指桑罵槐的,還拉著探春一起說。
探春帶得知賈環去世後,病了好幾日,也是今日剛剛才好了一點,便起身掙扎著給自己弟弟燒一點紙錢元寶。
此時見趙姨娘如此的不知規矩,辱罵王夫人,探春也沒有心思規勸她,畢竟趙姨娘這幾天的情緒一直處於不穩定當中,就算勸,也沒幾個人能勸的了的。
所幸自己的嫡母也沒有追究她的言語,探春心裡惋惜的同時也舒了一口氣。
晴雯跟著王夫人一起來靈堂照看一下,之後便回到了榮禧堂。本來晴雯作為二等針線房的丫鬟,是不跟著王夫人出門的,只不過最近因為料理喪事,賈府中諸事繁雜,王夫人身邊的大丫鬟秋芙秋蓉,繡鳳繡鸞她們,都各自領了差事忙去了。
其餘的小丫鬟又不當用,王夫人便讓晴雯跟著她。
晴雯本來是打算等宴會之後,便秉明王夫人,自己想要出府的。
可此時因為賈環的死,賈府十分忙亂,在這個時候自己若是提出出府,王夫人雖然不會不同意,但想來心裡也不高興。
反正最後也就幾天了,而且南鳶還有最後一點兒事沒有料理,晴雯想著,何必再為自己招惹麻煩呢?在多呆幾天也就算了!
因著那廢舊的院子是賈環身死之地,所以這些日子一直有官差來來往往。
最開始賈政打算查明真相後給賈環在官府報一個病死的,但不論賈政如何搜查,動用了多少人脈?居然都查不到賈環為何死?
賈環畢竟是賈府的公子,死了也已經成眾多人猜疑,再加上趙姨娘賈政一直每找出兇手,以為賈政是在偏袒王夫人,而故意不找出兇手。
某日便在賈府眾人的不注意之下,趙姨娘便自己帶著丫鬟,去敲了登聞鼓,說賈家中有人謀害他的兒子。
事情都發展到這一步了,賈政見沒有辦法隱瞞,便大大方方公開了,請了官府出面來追查自己兒子的死因,既然面子沒了,那至少得有裡子吧!
荒廢的院子處於賈家類內院中,晴雯她們這些未嫁的丫鬟,平日裡常常因著有官差在,也不得不避嫌。
就像此時因著賈政的另一個姨娘—楊姨娘,病了,王夫人安排晴雯去給楊姨娘請大夫看病,晴雯也不得不從遠處繞道。
從大觀園繞路道楊姨娘處,晴雯足足多走了兩刻鐘,晴雯才走到楊姨娘的院子旁邊,看園子外面牆角,有些褐色的痕跡,晴雯想著,這大約是喝剩下的藥渣埋在此處,晴雯也沒多理會,便往正門處走去。
說起楊姨娘,晴雯對她知道的不多,只知道她是賈政的妾侍,當初因著安分貌美,被賈母和趙姨娘一起次給了賈政當通皇房丫頭。
後來王夫人入門後,為了彰顯自己的賢德,便將生子的趙姨娘提為姨娘。
只是在後來,據說楊姨娘的家人找到了她,而且當時她的父親,據說是在某個偏遠的縣,已經做了縣丞,說起來楊姨娘也算是官家的小姐。
不過那是她已經被賈政收用了,做了賈政的通房,也不能再走了,便由賈政出面,和王夫人商量了一下,將揚姨娘提為姨娘身份。
她做了姨娘之後,也沒有像趙姨娘一樣整日烏泱泱的惹人厭煩,據說只是十分的安靜乖巧,平日裡守著本分,做著自己姨娘的活兒。
賈政來的時候,它便接待,賈政走了,她便恭恭敬敬的去向王夫人請安,一日也不落下,倒在賈府裡也搏了個安分懂事的名聲。
不過不知為何,安分懂事的楊姨娘並沒有受到寵愛,反而是整天作天作地的趙姨娘受賈政寵愛更多,還為賈政生下了探春和賈環這一雙兒女。
晴雯想著素日見到楊姨娘,她謹小慎微的樣子,心裡對她既是可憐,又是同情。
她的一生既無兒女,幼時又無父母的寵愛,更無丈夫的關懷與身份地位,說她是賈府中最可憐的主子,也不為過了。
可到了院門口就見楊姨娘院子門庭十分冷落,院裡幾個丫鬟,都坐在房簷陰涼處嗑瓜子,說著閒篇兒。
完全沒有一副關心主子病情的樣子,那些丫環見晴雯來了,連忙吐了嘴裡的瓜子殼,拍了拍身上站起來,迎到晴雯面前,笑著說道:
“今日姐姐怎麼有空來到我們這個地兒?姐姐,一路走來,可是渴了,讓我去給你倒杯茶來。”
晴雯這些丫鬟的樣子,就知道他們不是衷心主子的人,主子病了,不知道伺候,只知道一味的巴結自己,難怪能被分配到楊姨娘這處燒冷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