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穿成廢太子寵妾以後 第186節

“安心,良種是完全夠的。”王姝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涼州的農田產出全用作種,能涵蓋三個州。何況王家在江南也是擁有大批農田的。有江南農田的支撐,這十六個州都能供得起。

有她這麼說,幾位老先生就放下心來。

說起來,幾位老先生對王姝的態度頗有些意思。哪怕他們初初識得王姝時,她已經在蕭衍行的後院。如今他們還是對王姝被蕭衍行困在後院一事頗有微詞。時常就要去蕭衍行耳邊嘀咕兩句‘暴殄天物’、‘焚琴煮鶴’。這要不是蕭衍行是主子,他們是恨不得拍桌子讓蕭衍行放王姝自由。

用穆老先生的話來說,蕭衍行把一個救萬民於水火的聖人給藏進自己兜裡了,實在是不成體統。不過他這話也就私下裡跟自己學生嘀咕,不敢真到蕭衍行跟前說。

王姝知曉他素來推崇自己,聽幾位老頭的彩虹屁都聽得耳朵起繭子。華勝英老頭兒剛才忍不住又冒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話,王姝憋著嘴笑起來:“先生們只管放心,良種一事必不會出紕漏。其他事我亦早安排好,爾等只管放手去做。”

後續的推廣程式自有能人操持。王姝與他們商議好推廣細節,留了他們用飯。

等這一幫老頭兒吃飽喝足離開,王姝才又回了屋裡,將宴安給叫過來。

宴安方才也在旁聽,農科屬推廣良種一事他早就聽說過。先前以為是華勝英和穆老先生的功勞,如今才發現推廣農科屬的大腦是王姝。不得不說,他心裡對自家老師的敬仰如高山仰止,誠心拜服。每每王姝叫他去書房時,他跑得比什麼都積極。

“方才農科屬的事情你也聽了。”宴安是正經給王姝拜過師的,且是蕭衍行親自引薦的。這在古代的師生規矩中,宴安就算是王姝的自己人。王姝自然也不避諱他,“你在試驗田這兩年,應該也看到不少。試驗田的高產量都是要施足肥料的,少一分都不行。”

這一點宴安自然知曉。他從一開始嫌棄,到如今也視這些肥料為寶貝,早已完成了這個蛻變。

“農科屬推廣良種,你抽個空跟韓嘯風聯絡一下。”

王姝先前跟韓嘯風說的漚肥,她當真不嫌髒不嫌臭地沉下心去做。在涼州的漚肥作坊,韓嘯風做的似模似樣。王姝的試驗田也一直在用韓嘯風化肥作坊的東西。如今經過兩年的努力,韓嘯風的作坊也做大,在各個村落都有一個。不敢說成了一項事業,但確實收效不錯。

“老師放心,我省的。”宴安點點頭,這點事他做起來輕輕鬆鬆。

王姝於是又跟他說起了來年京城試驗田啟用一事。

“京城的氣候偏幹偏冷,水田也不多。主要實驗物件是小麥,麥種的實驗要比水稻難得多……”王姝說的比較細,將細節要注意的點也給他做出解釋。

兩人在書房關起門來上課,正院這邊,隋家人忍不住就問起了隋暖枝。

“這王側妃整日裡在屋裡做什麼呢?”

隋家大嫂很是看不慣規矩鬆散的王姝,身為太子側妃,竟然如此不守婦道。院子裡整日裡男人來來去去。這要是在規矩森嚴的隋家,這樣的女子是要被七出之條趕出家門的。抬頭看了眼隋暖枝,她忍不住就開口教訓,“太子妃娘娘也不管管?”

隋暖枝被大嫂不輕不重地刺了一句,眼觀鼻鼻觀心地吹了吹茶水,呷了口茶:“大嫂有何高見?”

“不是高見。”隋家大嫂也不是笑話小姑。她自然知曉自己夫君不當用,全家的榮耀就靠小姑。這不是替小姑打抱不平麼?一個區區商戶女出身的側妃不給正妃晨昏定省,不捧著敬著正妃就算了。仗著得男人寵愛,院子裡規矩比窯子裡的妓子褲腰帶還松,“這不是替太子妃娘娘著急麼……”

這話說的,隋暖枝臉色好看了不少。

其實不止是隋家大嫂,隋暖枝和隋家主母也好奇。但隋暖枝吃了太多次虧,已經不敢再隨意試探。王姝有膽子讓人進出她的院子,且殿下也沒有追問或者為此惱火,這就是有殿下的恩准。

那王側妃這幾日見的人是誰?找他們又所為何事?隋暖枝也很想知道。

“大嫂,宮裡不像外頭,不能亂說話。”

隋暖枝心裡好奇,面上也不會有任何表示:“側妃興許是有什麼正事。”

被隋暖枝不輕不重地教訓,隋家大嫂頓時就不開口了。她不說話,其他幾個嫂子就更安分。陪著說了幾句話,隋家主母隨便找了個理由將幾個媳婦支出去,轉頭跟女兒關起門來說私房話。

能說的私房話,不外乎與蕭衍行的關係,還有何時能有子嗣。

隋暖枝有苦說不出。她哪裡敢說自己嫁進門這幾年,蕭衍行連她的屋子都沒踏進來過,就更別提孩子。只能含含糊糊地將話應付過去。

這態度引得隋家主母生氣,伸手狠狠拍了她一巴掌:“你這丫頭就是個悶葫蘆,不推不走。這事兒能含糊麼?人側妃孩子都生了三個。你再這麼溫吞下去,往後這東宮哪還有你立足之地!哪還有隋家的好處拿?你祖父你父親,對你寄予了厚望,你是要他們對你失望嗎?”

隋暖枝臉色不好看,卻也沒有辯駁。她這個樣子下去確實沒可能坐上後位。即便坐上了,也坐不穩。

“找人私下裡查一查。”隋家主母強勢道,“查清楚才好下手,不能什麼都不做。”

隋暖枝沒說話,她如今是學乖了,不會再貿然出手。

不過她不想去查,隋家主母卻不會什麼都不做。當日從東宮離開,就私下裡查起了王姝的事。旁人她不好查,但華勝英老頭兒卻好查。他曾是朝廷的三朝元老,前大司農。京中不少人都認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