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夏第一款量產坦克,59式坦克可以說是功勳卓絕。
但是所謂英雄不死,只會逐漸老去,59、59,而現在已經是82年,從命名就能知道,這已經是一款很老的裝備了,更不用說,59式其實仿製的是蘇聯的t54坦克,誕生時間還要提前到45年。
而從59年大閱兵首次露面,到85年全部停產,整個過程中華夏生產了至少一萬輛該型坦克,目前華夏部隊中服役的數量,也超過了五千臺,剩下的基本上都用於出口了。
之所以會生產這麼多,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在前些年的時候,面對來自北方蘇聯的戰爭威脅,作為國內生產技術最熟練的坦克,基本沒有其他選擇,那隻能瘋狂生產59式,試圖抵抗蘇聯的鋼鐵洪流。
第二,在十來年之前,59還是相當好用的坦克裝備,被廣泛用於對亞非拉地區兄弟國家的軍事支援。
然而時過境遷。
到了八十年代之後,隨著世界其他國家坦克的更新換代,老59徹底的落了伍,再加上國內的69式坦克已經完成了測試,開始了列裝,59的作用大大的降低。
然後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出現了,部隊的59保有量太高了!
正常來說,當一款裝備不夠先進的時候,那就應該一步一步逐漸用新的先進的裝備對其進行替換,而然現在國內軍費開支一再被壓縮,根本沒有錢採購新的坦克,再加上最初裝備的那批老59車齡已經達到了二十多年,維護成本大大增加,退又退不得,用又用不起,就只能大半時間停在那裡,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
而老59的處理問題,從八十年代誕生之後,到九十年代初期幾乎達到了巔峰,那時候59的技術徹底落伍,而國內有了一些錢,換了一些新坦克,但是看著那些還能使用的老59,直接不要了拉去拆解,融成鋼水又感覺捨不得,但是繼續就這麼留著,又彷彿雞肋一般,佔編制花經費,於是各種改造提升方案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就出現了。
最成功的款式,恐怕就是換裝了更強的105口徑新火炮的59d型號了。
而最出名的,那擁有125口徑大炮的59g型自然當仁不讓,也正是因為這個型號,在後世的網際網路上出現了一個流傳多年的段子,叫“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
最炫酷的,當屬新世紀之後,保利公司改進的出口型號,改裝了原本的卵形炮塔,搞的四四方方像是焊接炮塔一般,咋一眼看上去,還真的有點唬人。
但是不管怎麼說。
在新世紀前後對59式的改裝,再成功也難掩一個問題,那就是五對輪的底子就不行,而底子不行,改裝的上限就受到了限制,在國際上不可能討喜。
然而這個問題,在現如今的82年卻不存在,現如今的59確實落後了,但是還沒有那麼落後,只要改裝得當,價格適宜,絕對可以暢銷!
所以很早之前,王燁就在打部隊那些二手59的主意。
“王廠長,你說把武器站裝到59上面?”
在王燁的話音落下,現場的眾多老人們沉寂了幾秒鐘之後,旁邊的禿頂老人如此問道,而王燁則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對,裝到59上面。”
“目前咱們59的整體技術水平落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雖然透過換裝新型火炮和炮彈,一定程度的延續了壽命,但是這只是權宜之計。”
對於王燁的說法,在場幾個搞坦克搞火炮微微點頭,從技術領域來說,王燁說的這是事實。
“但是,咱們華夏古人有智慧,叫田忌賽馬。”
“如果我們用59坦克,去面對世界上那些最先進的坦克,或許乏力,但是如果把武器站裝到59上面,用59去對對那些輕裝甲、摩托化的部隊。”
“我看優勢很大啊!”
“至於敵人的坦克,我們可以想別的辦法,比如用紅箭?”
“這難道不是現代版的田忌賽馬?或者說叫戰爭的非對稱戰術?就像下動物棋一樣,繞著圈的吃,而我們則可以用較低的成本,保證足夠的優勢。”
“而改裝後的火力支援車59,不管是我們拉到南邊自己用,還是用來出口創匯,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能賣出外匯,咱們不就有錢採購裝備新坦克了?”
在這裡,王燁化用了一個將近十年後才會明確的概念,也就是非對稱戰爭。
而聽到王燁的講述,在場的眾多老人們眼中再次泛起絢爛的神采,因為王燁的說法非常有道理,甚至某種程度來說,過去從來沒有人如此明確的一個詞,來形容這種戰爭的態勢!
“對對對!就是田忌賽馬!哈哈哈!我看這個方案行!”
“王廠長果然少年英傑啊!厲害!厲害!”
最後禿頂的老人再也忍不住了,對於面前這個年輕人,再也沒有了一絲的質疑,忍不住直接豎起了大拇指,而其他人也是紛紛點頭,看向王燁的表情充滿了賞識、欽佩、和歎服。
“我看您就是搞這個領域的,不知道這個專案,您能否接下來?”
“坦克的採購問題,由我給上面打報告解決,您看可好?”
在王燁的注視之下,那禿頂的老人也不再矜持了,點了點頭篤定的說道:
“行,絕對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