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指揮的聲音迴盪在耳旁,王燁臉上的表情精彩了起來。
雖然宋指揮說的很含蓄,但是王燁知道,他不可能不知道實驗的是什麼導彈,當然了王燁也知道,那就是鷹擊6反艦導彈。
眾所周知,導彈或者說火箭彈這種武器出現的時候,二戰已經到了尾聲,所以在二次大戰的時候,戰艦之間的攻擊,又或者說是飛機對於戰艦的攻擊,依賴的武器主要是魚雷以及各種慣性炸彈,對應的戰艦,就是日語中的艦攻和艦爆。
所謂艦攻,就是航母的艦載魚雷機,這些飛機會群體出動,在發現了敵方的艦艇之後,就會尋找合適的角度,同時規避敵方的防空,最終投下魚雷,而這些魚雷在水下穿梭航行,直到它們一頭撞到了敵人的戰艦上,擊穿戰艦的船舷護甲,引起船艙漏水,或者直接引發彈藥倉殉爆,達到將敵人艦艇擊毀的目的。
至於艦爆,就是航母的艦載俯衝轟炸機,這些飛機搭載的,就是一些依靠慣性的重型航彈,他們的攻擊方式,就是在發現敵人的戰艦之後,開始躲避敵方戰艦的防空攻擊,同時透過航線尋找攻擊角度,最後從高空對著戰艦俯衝,在一定高度的時候,把機腹掛載的炸彈丟擲,讓炸彈沿著俯衝的路線,最終落到敵人軍艦甲板上,而飛機則快速拉伸,脫離最初的俯衝路線。
當然了,如果運氣不好,或者說飛機中彈了,那麼飛機也會成為俯衝轟炸的炸彈的一部分,最後重重的撞到敵方戰艦的甲板上,引發劇烈的爆炸。
總之這兩種手段,就是那個時代主要的空對艦的攻擊方式。
除了空對艦,還有其他的反艦手段,就比如艦對艦,而艦艇攻擊艦艇的方式,同樣有兩種,一種就是魚雷,一種就是艦炮,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那個時代,世界強大的軍事國家,都在製造大艦巨炮的原因,戰列艦是應運而生的,是符合戰場需求的。
然而,等到二次大戰結束之後,隨著技術的提升,情況出現了變化。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火箭技術的發展,進而推動了火箭彈和導彈的發展,而和導彈這種射程遙遠的武器相比,魚類無論是射程還是速度,都已經不夠看了,而艦炮更是難以比擬,於是戰列艦消失了,艦對艦的攻擊方式,出現了變化。
事實上,國際上的這些武器裝備水平變化,國內在五十年代就已經察覺到了,隨後在六十年代開始,決定研發反艦導彈,因為那時候的主要反艦手段還是魚雷,已經完全無法滿足當時的作戰需求,用來區域拒止也根本無法達成要求。
但是因為國內的技術落後,導致反艦導彈的研究走走停停,最終在七十年代正式開始立項,經歷了經費欠缺等問題之後,終於在八十年底,推進的速度開始加快,而又因為王燁的出現,歷史出現了一些偏差,現如今的軍方比曾經有錢多了,導致軍費和相關軍事武器科研的開支也大大的增加,這款武器比曾經的時空,更早了幾個月面世了和定型了,而這也必將導致,最終的列裝和出口時間,大大的提前。
在正常的時空中,這款導彈的正式裝備日期是86年,而對應的外貿型號代號為C601,曾經出口給巴基斯坦,以及透過“代購”等方式,出口給伊拉克等國家,又因為造型如同雪茄一般的外形,被外國冠以“蠶式導彈”的綽號,也曾經在海灣,創下了震驚世界的戰績,由伊拉克透過代購獲得的轟6轟炸機和C601導彈完成。
不過,蠶式導彈這個稱謂,最初並不屬於C601,因為C601算是透過繼承的方式獲得了這個稱號,因為C601的前一代,也就是鷹擊6的前一代,就是海鷹2型反艦導彈,但是海鷹2並不能空射,為了能讓轟6轟炸機擁有一款導彈,所以最終決定以海鷹2為藍本,升級後搞出來鷹擊6,而這也導致,這兩款在外形上有所類似,都是圓圓胖胖的雪茄形狀,最終被國外稱之為蠶式導彈。
而之所以海鷹2和鷹擊6都是圓圓滾滾的雪茄形狀,主要是因為這兩款反艦導彈使用的都是液體火箭發動機,某種程度來說,這是一種“相對”落後的技術,而領導和首長們自然也知道,所以在研發鷹擊6反艦導彈的同時,還在研發一種使用了固態火箭發動機,意圖讓火箭變的細長,可以節約存放空間、降低導彈重量、提高導彈的射程、並且增加導彈突防速度的,達到國際第二代反艦導彈標準的導彈。
這款導彈,就是鷹擊8。
在正常的歷史中,鷹擊8比鷹擊6稍微晚一點定型,具體的時間就是晚一年,也就是說需要到明年才能定型,不過根據王燁得知的一些情況來看,這一次因為出現了很多改變,主要也就是手裡有錢了,所以鷹擊8的出現速度,要遠超去年,大機率在今年的春夏季節,也就差不多能定型了,比鷹擊6也就晚幾個月而已。
所以王燁不難猜得出來,這一次的海上測試,恐怕就是鷹擊6最後的測試了,這次測試結束之後,這款導彈就要定型,開始大規模的生產,最後被刷上不同的塗裝,一部分自己的部隊裝備,以轟六丁為載體,一部分用於出口。
“好啊!如果讓我去,那我當然要去的。”
“正好給我們做個參考,畢竟宋指揮您也是知道的,我們的反艦導彈也在研究中,而且專案推進的速度非常快。”
“對了,說起來專案推進,明天我們的小口徑渦輪噴氣發動機,就要試車了。”
“這臺發動機搞定,我們的反艦導彈,可就搞定了一大半!”
宋指揮說完之後,王燁嘿嘿笑著如此調侃說道,而之所以是調侃,主要是因為鷹擊6和目前紅星聯合體研發的反艦導彈,從設計層面來說,差距就是非常大的,鷹擊6只能算是第一代的反艦導彈,使用的還是液體火箭發動機,而這也導致了鷹擊6導彈格外粗壯的彈體和重量,從這一點來說,鷹擊6甚至都比不上紅星聯合體目前已經大規模裝備的重型反艦火箭彈,因為這些火箭彈使用的都是固體發動機,雖然直徑只有三百毫米,但是也有八十多公里的射程,而鷹擊6的直徑達到了七十多公分,但是射程卻只有一百到一百二十公里,無法達到防區外發射的目的。
所以相對於鷹擊6來說,目前紅星聯合體正在搞的反艦導彈,起碼先進了一代半,因為鷹擊6後面的鷹擊8,才堪堪使用了固體火箭發動機,而紅星聯合體的這一款,不止是使用了固體發動機,還使用了渦輪噴氣發動機,這樣的組合發動機結構,可以極大的提高反艦導彈的綜合作戰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液體發動機暫且不提,體積大重量大射程近,固體發動機的優勢是體積小,推重比高,可以短時間內把彈體加速到極快的速度,而使用了液體發動機的鷹擊6導彈,受制於推重比的影響,只能亞音速飛行,而飛行速度越慢,越容易被防空導彈攻擊下來,飛行的速度越快,最終命中目標的機率越大。
但是,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缺點也是很明顯,那就是工作時間短,這也限制了導彈的射程,無法防區外發射,就容易導致發射平臺,也就是轟炸機被敵人的艦艇攻擊,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兩種發動機同時安裝到導彈上面,並且有機的結合起來。
在反艦導彈發射之後,第一級固體火箭工作,把導彈加速到一個高亞音速的狀態,隨後這個小型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熄火,並且被拋下,因為它已經變成了死重,對於導彈來說沒有意義了,等這具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被拋下之後,渦輪噴氣發動機開始工作,這是一種需要吸氣的發動機,和戰鬥機的發動機類似,雖然推重比較低,但是它可以持續的工作,甚至可以斷斷續續的工作,讓反艦導彈維持在一個合適的速度,並且以這個合適又經濟的速度,長時間的巡航,極大的提高航程,達到可以防區外發射的效果,降低搭載發射平臺被反擊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