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莫名有一種很噁心的感覺。”這是很多觀眾的第一眼感受。
而這個超話討論裡的前輩會告訴他們:不光看起來噁心,抓起來更噁心。
“它超級警惕地,說實在的我還沒看到它,它就先看到我了!”
“而且這丫不講武德,我好不容易抓住它,它居然在我耳邊大叫,媽呀,我媽嫌我吃飯慢罵我的時候都沒叫那麼大聲,嚇得我手一鬆被它逃走了。”
“樓上的我比你還慘,它是在我們快要放到桶裡面的時候叫的,我手一抖,倒歪了,它立刻就跑了,速度超快,然後我兒子就哭了,我也哭了。”
“樓上,不至於不至於,父親的尊嚴可以在很多地方表現……”
“不,你不懂,那隻牛蛙是我兒子抓的,我已經夠沒用了嗚嗚。”
“造孽啊!!一隻牛蛙,毀了一段父子情,園長真是造孽啊!”
有網友一頭霧水地點進來,看了幾個帖子後變成了滿頭霧水,“你們在說啥呢?”
“連結→《一座沒有動物表演的動物園可以怎麼玩,泉城一家小動物園交出了高分答卷》,看這裡。”
同樣腦袋起霧的網友點了進去一看,裡面的內容圖文並茂地記錄了一場遊玩活動。
說是在國慶假期,筆者和妻兒不想去太熱鬧的地方人擠人,就選了家附近的一個比較冷門的動物園遊玩。
沒想到在萬能的長假檔,就連這個動物園也摩肩接踵起來,後來一問之下才得知許多人是衝著動物園的特別活動來的。
特別活動有2種,可單選也可多選,那來都來了,那肯定兩個都要玩啊,於是筆者一家排了四十多分鐘的隊,玩了一場近些年來最酣暢淋漓的遊戲。
寫到這裡的時候,這個作者放上了兩張自己孩子的照片。
如果說滿頭大汗的小娃在田野間用生肉釣小龍蝦的樣子看起來還稱得上陽光可愛的話,那提著一個沉甸甸的網兜,一邊嫌棄地伸手將網兜儘可能地離自己遠點,一邊滿身泥巴嗷啕大哭的小孩就只能說是引人發笑了。
在筆者口中,其實釣龍蝦這個遊戲還挺容易的,龍蝦咬定不鬆口的習性讓這個遊戲的難度全都放在瞭如何將它從洞裡挖出來,以及如何激怒它身上。
而這是他這個老父親的工作。
但比起龍蝦,牛蛙可就是大魔王級別了,老父親扒了半天田埂腰腿無力,所以在捉牛蛙的時候,他的娃則是成了主要戰鬥力。
因為孩子聽活動講解的時候十分認真,父子間的配合也足夠默契,所以他們是那一批中第一個成功抓到牛蛙的搭檔。
然而當孩子真的感覺到網裡的重量時,他被噁心哭了,之後他一邊噁心一邊抓,一邊抓一邊噁心,而為了不驚動池塘裡的牛蛙,只能無聲地吶喊咆哮,那扭曲的小臉蛋可把老父親以及在邊上抓拍的老母親笑得夠嗆。
“我家孩子和牛蛙的和解,是在餐桌上,沒有人能夠逃得過王境澤理論,我兒亦然。”
“誰能不對著這樣一盆色香味俱全的牛蛙說一句:真香呢?(配圖.jpg)”
動物園合作的餐飲店做牛蛙的確有一手,雖然酸口的牛蛙是他們沒有涉獵的範疇,但是作者一家一點也並不討厭這個味道,甚至還想二刷。
“當然,我不排除氣溫以及我們勞動後比較疲累的影響,但我個人覺得這家叫做‘好吃蛙’的牛蛙還挺好吃的。小龍蝦他們做的是冰鎮,說是因為醃製時間不夠,加上龍蝦足夠新鮮,味道的確很不錯。”
“但或許你們會覺得這個活動哪裡都能辦,在動物園辦和動物表演有什麼不同,不瞞你們說,起初我也有這個想法。直到看到瞭如下影片。”
“本影片是在一輪遊戲結束後,遊客們在休息區一邊等待捕捉到的牛蛙做預處理一邊整理衣服時播放的,內容全是園長蒐集到的牛蛙在國內狩獵過的動物。”
“無論是同類的牛蛙以及其他蛙類,還是黃鱔、小魚這類本就在它食譜上的,甚至小鴨子、老鼠、翠鳥、鳥蛋、貓頭鷹幼鳥,只要它能吃得下的就全部吞下肚,有確切影片或者解剖結果的就有六十多種,其中不乏一些珍貴物種。”
“不得不說這個時間插入得非常好,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同批次的人都看得很認真,還有好幾聲驚呼,我想他們應該都是看進去了。”
“園長還做了幾個實驗,應該是他和另一位員工在最初設定遊戲規則時候拍下來的,結合理論知識全方面給我們展示了下牛蛙的無敵——它的眼睛視野是300度,可以準確識別50米內的活動物體,鼓膜在5米環境內可以識別到人類的呼吸,所以兩位有充分捕捉動物經驗的動物園員工在白天時候都抓不到它,不得不將遊戲難度一降再降,我們才能玩這個遊戲。”
“我想,關於這一點,沒有誰能夠比剛剛和這些牛蛙鏖戰一場的我們更明白了,我推薦大家都來玩一下這個遊戲,光看文字你們絕對無法體會到牛蛙有多麼地逆天,在人類擁有諸多作弊工具的情況下,要捉到一隻牛蛙依然相當地困難,可想而知別的動物了。”
“園長當時說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在國內的自然界,牛蛙幾乎不存在天敵,因為牛蛙有同類互吞的習慣,可以說它最大的天敵就是它們自己。”
“當然,園長的意思並不是想要宣傳牛蛙有多可怕讓大家不要去吃牛蛙,而是想要透過牛蛙和小龍蝦(關於小龍蝦的難搞程度可以看我另一篇推送,點這裡)宣傳:請務必不要小看入侵物種的可怕,也千萬不要真的相信類似【入侵物種在國內被吃到需要養殖】之類的營銷號文章,吃解決不了任何入侵和氾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