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的首尾10天訓練,實際上就備戰時間來說有些太少了,不到1.5周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想要尋求選手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是不可能的,這種階段的訓練通常也就是以讓運動員保持最好的競技狀態為目的。
同時,這些選手10天之前才從天南地北匯聚到京市的冬季專案訓練中心,如果不是這一次練習賽的突發情況,他們原本應該跟其他國家隊的正選及試訓選手一樣,剛剛開啟陸訓期的訓練。
也正是因為這一場算是突如其來的賽程,林國斌才特地強調了務必要以最嚴苛的態度和最大強度、重要性的賽前訓練來對這些計劃參賽的選手進行訓練——只有全員進入這種高強度的緊繃氛圍,才能快速地將運動員們從‘非賽期’的鬆弛狀態下擰到大賽狀態中。
這樣的做法算是有利有弊,有利的是確實在短短兩三天就扭轉了運動員的訓練心態——不少運動員在得知南韓態度的當時覺得非常憤怒,但是非賽期的鬆弛感卻讓他們哪怕已經想要認真備賽,卻始終有些找不著緊繃的狀態。
而弊端是,在真正進入到賽前的高壓狀態之後,有部分年輕選手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面,心理壓力明顯驟增,以至於在訓練之中也無法保持良好的狀態……
“啊!”
就在林國斌巡視陸訓館時,有一個試訓隊的選手在做連續膝下高翻的力量訓練時突然痛苦地跪到了地上,手裡的槓鈴摔落在地,神色猙獰。
在陸訓館中隨隊的隊醫立刻上前觀察了這個試訓隊選手的情況。
所幸,在快速的檢查之後,隊醫得出了基本的判斷:“還好,輕度損傷,應該是你肌肉力量不足,導致在剛剛的連續訓練動作中出現了肌肉損傷,問題不大。”
隊醫拍了拍選手的肩膀,察覺到手下選手身體緊繃的狀態,加了一句:“放輕鬆,別太緊繃。”
“怎麼樣?”
在隊裡幫選手簡單處理完這個急性損傷後,林國斌低聲對隊醫王文詢問了受傷選手的情況。
“沒有太大問題,應該就是太緊張了。”
最近隊裡的氛圍王文也看在眼裡,從1500米的這些選手展開這次訓練起,林國斌就要求在訓練期間,隊醫必須隨時在場以防訓練中的任何意外發生。
像是剛剛這樣的小損傷,已經是這幾天裡的第三回了,可以說這段時間國家隊裡的訓練中損傷頻率比以往已經高出了數倍。
林國斌點了點頭,沒有繼續說話。
裴景因為有意向1500米的專項訓練發展,這會兒人也在盯著現場的這些訓練中的選手,其中國家隊的正選選手男女總計5名,試訓中的選手男女總計13名,這些選手構成了這一次與南韓練習賽的備選名單。
連續3天的訓練中,這18人的大名單已經篩除出了部分選手,其中被篩除出去的,就包括剛剛在訓練中意外受傷的試訓隊員。
“……沒有意外的話,最出色的還是蘇涼那幾個。”
這樣說著,裴景的視線看向了同樣正在進行連續膝下高翻這個訓練項的蘇涼,此刻的他兩腳站定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兩臂垂在腿前側,兩手握著槓鈴的橫槓,在深呼吸間蹲下快速提著槓鈴緊貼身體飛速上翻抬至頸間鎖骨處短暫停留。
裴景已經觀察了蘇涼有一會兒了,這是蘇涼所做的20kg組第二組的動作,整個力量訓練動作姿態穩定,呼吸有序,不驕不躁,算是最理想的訓練狀態。
“蘇涼這小孩兒,看著身條兒瘦歸瘦,身體力量倒是不拖後腿。”
裴景由衷地誇了句,畢竟在進入正式的賽前週期訓練時,裴景原本還有些擔心,蘇涼的體能看起來不算強,身材又偏瘦,究竟能不能跟得上國家隊這裡的訓練安排。
但等這些天看下來,裴景算是明白了——人家瘦歸瘦,但不耽誤訓練得力。
其實倒不止是訓練得力的問題,而是這麼幾天的訓練下來,裴景隱隱覺得,哪怕把正選隊員也算上,蘇涼也是在場這批備選選手中從始至終狀態最穩定的一個。
在其他選手或多或少還在為即將到來的這場與南韓的練習賽感到緊張時,蘇涼就已經默不吭聲地從容按照國家隊教練組的訓練計劃有條不紊地做好了他的每一項訓練內容。
就試訓隊裡孫睿翔那個猴兒一樣的傢伙,居然也被蘇涼拿捏得妥妥當當。
最早那兩天訓練的時候,孫睿翔還有些馬虎勁兒,他身邊最穩重的那個林永勝都壓不住他,居然就被蘇涼輕輕巧巧的一句‘你還想輸?’給摁住了。
這兩天孫睿翔都是老老實實地跟在蘇涼的身邊訓練,口中的‘老大’愣是沒停過。
裴景有觀察過,最初那兩天孫睿翔的狀態應該也是因為南韓的挑釁而有些煩躁造成的,他原本還想私下約孫睿翔聊一聊,沒想到他在被蘇涼摁住之後,整個狀態居然老實了,看起來也沒有那麼焦躁難耐了。
“這個蘇涼,要是能穩定地成長起來……以後十足是個短道速滑隊隊長的苗子。”
林國斌點了點頭,他也贊同裴景的這個判斷。
這些天以來,因為南韓練習賽的這個事情,林國斌不僅憤怒,但在壓下怒意之後,面對即將到來的賽事,他心裡的壓力也一直不小。
這份壓力倒不是來源於南韓那不要臉的陰謀詭計,而是來自於自身,來自於眼前的這些年輕的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