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說1500米距離的話,那沐遠笙和褚睿拍馬也趕不上蘇涼,可是這場是500米的賽事,500米距離的賽場上,冠亞軍的焦點當然還是在褚睿和沐遠笙這兩名選手身上的,畢竟咱們等了這麼久,等的不就是新舊兩代500米第一人的傳承嗎?”
黃維還是想反駁,不過如果他非得要說蘇涼勝過褚睿和沐遠笙,恐怕沒有人會同意,只是從他的心裡來說,他確實隱隱覺得蘇涼並不輸給褚睿和沐遠笙這兩位500米公認的新舊兩代第一人。
要知道,褚睿和沐遠笙所採用的都是點冰式的起跑,這種起跑原本就有助於他們在起跑階段的爆發和速度,而今天的500米比賽,從預賽到四分之一決賽再到半決賽,蘇涼都是以他的側向直立式起跑對抗的同組所有對手。
或許是因為蘇涼一直以來都是採用的這種起跑方式,讓一開始對於蘇涼起跑方式還有些驚奇的冰迷都已經習慣了他的跑法,從而忘記了這種起跑方式和點冰式起跑之間的效能差距。
在全錦賽的500米距離賽場上,蘇涼就是一直用著這種比周圍其他選手的點冰式要有所不如的起跑方式進行的比賽,並且一路殺進了決賽。
在起跑方式較弱的情況下,最終卻能夠一路晉級決賽,這隻能說明蘇涼在衝刺過程中以他的滑行速度和技術完美地削弱起跑給他帶去的影響。
黃維忍不住地想——如果蘇涼能夠改用點冰式起跑的技術呢?
***
“小涼的這個500米……說實話,這個天賦,完全不輸你那個寶貝徒弟。”
裴景在看蘇涼回到備賽區休息之後,蹲在一旁跟蔣一波聊了起來,說的這個寶貝徒弟當然就是指的蔣一波的弟子沐遠笙。
蔣一波聽到這話,默默朝裴景翻了個白眼:“我當然知道我的寶貝兒子500米天賦好!當初我帶他進冬訓中心第一天,他和阿笙的測試賽就是500米。”
冰迷們或許還不太瞭解,但是裴景和蔣一波對於蘇涼的瞭解則要多得多。
蘇涼和其他選手比較起來確實爆發力不太足夠,但是他的冰感實在是好,哪怕是在力量沒有那麼充足的情況下,他的每一個滑步所帶來的效率都能夠得到最大化的轉化,也就是說,在發揮的力量相同的情況下,蘇涼腳下的每一個滑步,都能夠讓他在冰面上比周圍的其他對手滑得更快。
他們曾經做過專門的測算,蘇涼的這種冰面上的滑行效率,就連沐遠笙和褚睿也比不過他。
再加上蘇涼他比普通選手更加偏低的身體姿態,重心低穩定性又高,他同時又擅長利用自己的重心偏移調整內外刃減少體能的消耗,還有他過人的冰感和在冰面上超凡的蹬冰效率……
蘇涼就是憑藉著這些,在冰面上每每交出驚人的答卷。
而蘇涼的這些特點,在長距離和短距離的賽事上,都同樣存在,並不因為比賽距離的長短而有所偏差。
只不過蘇涼的個人身體素質更偏向長距離,華國又確實缺少長距離的天才選手,所以國家隊方面也預設讓體育媒體將蘇涼更往長距離天才選手的身份上打造。
非得要說蘇涼現在缺些什麼,那麼無非就還是那麼兩樣——充沛的體能和足夠的爆發力與力量,只是這三點,在國家隊內也已經預設,對於蘇涼來說是較難提升的,包括埃裡克也反覆強調,需要逐步調整控制,不要影響蘇涼身體的正常發育。
再者說,裴景和蔣一波也明白,蘇涼當前的各種內道技術和超越技術,和他適應本身的身體條件也有關係,一旦訓練不當,讓蘇涼的身體條件在短時間內出現巨大的變化,或許蘇涼屆時反而無法適應自己的身體條件變化,導致技術和身體條件無法匹配。
花滑的發育關不就是這樣嗎?
其實其他專案也不是沒有發育關的問題存在,只是像短道速滑這樣的專案,選手發育過程中的這種技術力量的變化調整基本是逐步匹配適應的,而像是花滑這種的發育關,帶來的結果除了需要匹配適應不同階段的技術之外,還有發育後的身體是否還適合原專案的高難度技術需求。
總之,隊裡對於蘇涼的訓練勢必不可能過分,以避免影響到蘇涼本身的身體發育等情況。
但是吧……
“小蔣,你說蘇涼的這個起跑方式,真的沒有辦法調整嗎?”
自從開始帶蘇涼,裴景就這個問題就已經思考了很久。
起跑方式,對於運動員來說,是日積月累,已經深入骨髓的一種本能了,調整起跑方式對於運動員們來說,其影響無疑會是巨大的,甚至有可能直接影響到選手一整個賽季的表現和成績。
不過對於蘇涼來說,其實現階段如果調整的話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他的年紀小,即便因為調整起跑方式浪費了一個賽季,他也才不過十六七歲的年紀。
就因為這個,裴景一直很心動,想要跟蘇涼商量調整起跑方式的事兒。
蔣一波聽到裴景的話,先是沉默了下,然後還是搖了搖頭:“算了吧,還是就這樣的好。”
裴景愣了下,稍微有點冒火:“你個小蔣,怎麼想也不想的就直接拒絕了?”
蔣一波瞥了眼身邊的裴景,道:“點冰式是好,但是其實我心裡對於國內一窩蜂採用點冰式起跑還是有點隱約不安的,別的不說,你看歐美的選手,他們也並不是全部採用的點冰式起跑,目前採用點冰式最多的國家還是咱們,然後還有南韓、日本這些亞洲國家。”
裴景聽著蔣一波的話,隱約有點明白他要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