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宏約深美是四個字,但我一直認為這其實是三個階段。
最後一個美字是前三個階段完成後達到的最終效果,這個效果好壞完全取決於前三個階段的努力程度。
也可以說前三個字完全是為這最後一個字服務的。
和很多人單純喜歡把享受過程掛在嘴邊不同,我一直認為只有明確了目標的過程才有意義。
因為只有明確了目標人才能在自己的能力之內把控過程。
比如美之前這三個階段最難的應該就是這個深。
因為在宏的階段我們只要求見多識廣就可以了。
所以對一些東西是可以淺嘗輒止的。
但經過深思熟慮約完後,下一步的求深就唯有刻苦了!
這是絕對沒有捷徑的。上文我已經把自己歸納出來的深分成了八個要點,深入生活、取捨素材、刻畫神情、強調動感、知曉透視、理解解剖、注重色彩、突出主題,並在這八個要點前每個都加上了深入兩個字。
深入生活
這是一條放之所有的藝術形式而皆準的真理: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閉門造車是出不了好作品的。
所以我把這條放在了首位。
路遙說過,生活對於作家藝術家來說,就如同人和食物的關係一樣。至於每個作家如何佔有生活,這倒大可不必整齊一律。
2021年,為了創作《我家小園我家菜》系列,我一改晚起的習慣,連續多日6點多鐘爬起來去遠望早市蒐集素材,揹著照相機穿梭在擁擠的人群裡,捕捉那些精彩的動態和場景。隨著相機裡素材的增加和每天寫生的積累,慢慢的人物形象越來越豐富,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頓悟了董哥總說的我的構思總是不像一幅作品的根源所在,這個時候我自己才感覺和原來的自己比起來已經是真正的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了。
董哥在教導學生上是真的有方法,他一直沒有明確和我說我的問題要怎麼改正(儘管這在他看來只是一句話的事兒),而是慢慢引導,最終讓我自己明白了,而思考後明白的這些才是真正屬於我的東西。
得遇名師之幸!
取捨素材
在上一章中關於宏約的理解裡我已經詳細寫了為什麼必須要大量收集素材並且已經大量收集到的這些素材並不能自動變成優秀作品,這裡就不再重複論述了。
只是再次強調一下,這個過程極為重要,一定是用頭腦反覆取捨而不是光憑眼睛。
這些就是上一章我提到的先取階段的在早市上收集到的場景歸來後我畫的一部分線描稿!對很多專屬於早市的細節上的東西,比如一把早市賣菜人用的小椅子,裝柿子的紙箱,裝菜的三輪車,馱著香瓜的腳踏車,傳統的杆稱,逛街的男士和賣菜的女士以及買菜的老人背的包拖的小車的不同等,特別是行人手提的裝著蔬菜的塑膠袋,都進行過深入的研究與刻畫!
刻畫神情
從接觸人物那天開始,我就對那種無論畫的多像但刻板無表情的作品不感興趣。
我始終認為,人物畫就是要表現出人的喜怒哀樂來。這並不是受《人體結構》那本書的影響,而是我一直覺得,就是應該如此。安德魯.魯米斯在他的《頭手素描》一書(這是我近些年少見的買的原價書)中對人物的神情做了進一步的建議,建議嘗試一下絡腮鬍、山羊鬍、高低粗細各異的眉形、大鼻子、小鼻子、前突的下巴等等。他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試驗方法,但我現在還沒那個水平。
他的方法是這樣的:隨便寫幾句,對這個人物做一番文字描述,然後根據這段描述畫出其面貌。接下來,請別人給你一段人物描述。再嘗試著畫一畫。這種訓練意味著,你在素描學習的初期就可以開始像畫家那樣進行藝術創作了。這種方法真的很好,對學習人物,抓住人物特性,畫出有血有肉的靈魂極為重要。
其實許多時候,我們看一本書後,發現書中的插圖並不符合我們心目中的人物形象,那就說明我們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沒畫出來,說明這個插畫家是失敗的,要不他畫技不行,要不他文學修養不夠。
這種情況在影視作品中也常見。我們看過一本書,然後再去看電影或電視總覺得裡邊的人物演得不像,那就是每個人讀完書後心目中都會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形象,只不過畫家能畫出來而普通人畫不出來而已,但影視一演出來,就會立時發現不像,不是我們心中的形象。所以在以後的練習中多努力嘗試這種訓練,肯定和一開始的猜我畫誰一樣,畫的不像,慢慢加油,總會像的。
這張就是安德魯.魯米斯在他的書中隨手幾根線畫的神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