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章.海鷗相機

我最早接觸的相機是海鷗牌的。

後來寫回憶錄查詢資料時才知道這個型號是4A型!

也不知道1、2、3A型都是什麼,這個不重要。

這裡要特別強調一下,當年我用的那個海鷗相機完全是國產研製的。

我搜了一下百度百科,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國的國防、公安、新聞、醫療、科研、體育等領域急需國產的高階單反相機。在工業基礎力量相當薄弱的情況下,上海照相機廠臨急受命,在1964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高階單反相機——上海DF7型。這裡還特意強調了一下,其中的攝影鏡頭採用了長春光機所設計的F1:3.5f,&nm鏡頭圖紙。

大家都知道,一臺相機最核心的部件就是鏡頭了,當年上海照相機廠能做到這臺相機國產化真得很不容易。

我知道的當時只能裝120黑白膠捲。這是一種中畫幅膠片,尺寸為120毫米× 160毫米,與35毫米膠片相比,其畫幅更大,可以拍攝更多的細節和更好的畫質。

寫到這裡我只能說別說更多的細節和更好的畫質了,我們這些人連最基本的都拍不出來,給我們用這個真的浪費了。

現在,對於這個膠捲是怎麼裝的,然後又是怎麼調光圈快門什麼的早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

只有當年留下的一張照片記錄了我曾經拍照的樣子(這張還算清楚,我們那時自己拍的幾乎都是這樣模糊不清的)。

但依我愛顯擺的性格,也不排除當年是擺拍的可能,甚至這個可能性還很大。

是不是擺拍不重要。就像易中天先生在他的《中華史》第一冊《祖先》一書中說的,重要的是節點。

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大規模的同學聚會還是一件很讓人嚮往的事兒!

幾乎提前一週人們就開始盼望。

每次聚會大家玩得都很開心,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都覺得這樣美好的場景大家肯定都不會忘記。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讓任何當事人去回憶那天的情景恐怕都會有難度。

甚至有些人壓根兒就不記得有這回事兒了。

感謝海鷗相機,讓我們今天可以復原出那些聚會的幾個碎片。

當我最早構思全書大綱想寫《攝影》這一章時,我就想過要把儲存下的關於高中同學聚會的這幾十張黑白照片單獨作為一節寫出來。

不一定有多少文字,只為這些照片。

只為了再次去回憶一下這些照片後邊的故事!

淘氣的丁也。

這個當年被我戲出迷語“丙後者”的同學,已是好多年沒見了,就是上一章節中寫過的《觀丁也、林巍吵架》一詩中的女主角。現在只是在彼此的朋友圈中略有互動了解一下對方的近況。

如果沒有這張照片,不會有人想到如此的淑女當年會有這樣的一幕。

從背影來看,船頭背對鏡頭的應該是黃述,這個當年我用對聯寫成“黃葉歸根常護樹,桃花隨水更思源”的桃源同學,畢業後去了廣東,早先還多有信件聯絡,轉眼間已經記不清上次見面是什麼時候了。

當年的我們學習並沒有那麼重,也許只是我不愛學習才感覺學習任務不重。

所以我們總有一些聚會的時候。有時人少,有時是全班。

當年大慶也沒有太多玩的地方,全班聚會大多數時候是去幾個公園,一個是兒童公園,再一個是龍鳳公園,還有一個是六廠公園。

這幾個公園都有湖有船,所以練就了我一手划船的本事。

楊華說:“中間划船的是徐前進,當時叫徐前進,後來改名兒了,左邊兒是宋志濤,右邊兒是我。”(採用的照片是楊華同學提供的)

有張模糊的照片是兩人三足遊戲,怎麼看起來好像左邊的女同學那邊跑得快一些,右邊和我綁在一起的同學我不知道是誰,如果從帽子上看應該是王剛,但絕對不確定,是真看不出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拖了我的後腿。

這個場景已經想不起來了,不知道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