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零章 看不懂的操作
東方商人的思維和西方商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
電影本質上也是一種商業行為,哪怕時空背景不一樣但是很多東西的慣性是一致的。
華夏人在經商上最厲害的地方其實就是那種衝擊市場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秦景雲的前一個時空就發揮的淋漓盡致。
比如華夏可以讓一個價格頗高的東西變成價格一般,然後又可以把這個東西變成白菜價。
有一個趣聞,這個趣聞真假已經不能分辨了,但是其中透漏出來的意義確很值得人深思。
在秦景雲那個時空有一段時間裡曾經有人說偌大的華夏連個圓珠筆筆芯都製造不出來,這話當時其實挺打擊自信心的。
然後某鋼廠就花費了一筆研究資金把圓珠筆芯給製造出來了,結果就是當時西方和日本最大的筆芯製作商被弄破產了。
因為這些公司本身最大的訂單就是華夏。
而華夏的公司不是造不出來,而是造這玩意的收益不高。
這件事一時間成為了笑談。
雖然只是一個傳聞而且真假難辨,但是事實就是華夏在衝擊市場這個技能上是點滿的。
筆芯世間雖然真假難辨,但是華夏的紡織業把世界紡織業衝擊的七零八落是真的。
華夏的絲綢自古文明,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華夏的紡織業也是受到了衝擊的,在改革開放的時候華夏憑藉人力優勢打起了價格戰,然後就沒然後了。
被華夏紡織業衝擊的全球市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反傾銷。
這其中還有一個受害者就是香江的市場。
要知道曾經有一段時間香江的製造業也是很發達的,後來沒辦法這些香江廠商紛紛來到大陸辦廠。
人力的優勢和產業鏈的完善真的不是別人別的上的。
西方商人比較習慣最大利益化,而東方商人習慣細水長流。
就拿這一次的電影大戰來說,《星際戰士》的出品方是絕對不會同意降價的,因為風險太大了。
秦景雲說句大言不慚的話就算他的電影半價賣票都不怕虧本,但是《星際戰士》不行,要是別的電影有現在的票房估計已經可以開香檳慶祝了,可《星際戰士》每天盤算的是還需要多少票房才能回本。
出口的電影可沒有本土賺的錢那麼多,你的合作方要拿走一部分分成,你還要支付一部分稅金。
沒錯,《星際戰士》的出品方也是好萊塢大片商,可是這個時空可不是好萊塢一體化的時代,好萊塢原沒有後來那麼強勢。
就拿在韓國市場來說,這一次《星際戰士》出品方的合作方是韓國八大片商,最終出品方在韓國的票房收益只能拿到一成多。
電影分成其中的彎彎道道實在太多了,尤其是跨國上映更是風險很多。
秦景雲不知道這一次的華夏片商是怎麼和《星際戰士》出品方談的,不過這個票價秦景雲很滿意。
不讓《星際戰士》來一個高票價又怎麼能展現出秦景雲的誠意來。
而且這種讓院線給自己打配合的事情也就這一次特殊機會了,否則在平時院線可不會這麼給秦景雲面子,你秦景雲再賣座也不能拿院線的錢做人情啊。
但是這一次有亞洲電影協會在背後協調,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