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爾伯格顯然在忙著別的事情的時候也沒少琢磨關於金陵十三釵的事情.
他除了要求儘可能的真實外,他還和喬峰說了一下大體的拍攝思路.
因為金陵十三釵講的是發生在金陵大屠殺期間的事情,所以這個背景首先要拍出來,要介紹清楚.
喬峰一聽就覺得這個想法好,比老謀子的那開頭好多了.
老謀子的金陵十三釵開篇就是從獨白開始,直接就是金陵被轟炸二十多天了,除了這一句簡單的介紹背景外,無論是關於小鬼子的進攻情況還是國軍的守城情況都沒有介紹一下.
很直接開門見山就是城破了,鬼子打進來了在殺人,然後就是國人被追殺.
這樣的開篇說實在的也行了,但是這樣的開篇只適合瞭解那段歷史的國人看.
對於完全不瞭解這段歷史或者說了解很少的外國人來看,完全就是一頭霧水,背景就沒講清楚,又怎麼能吸引他們看下去呢.
斯皮爾伯格作為一個外國人,他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他知道該怎麼才能讓和自己一樣的外國人對這段發生在異國他鄉的屠殺和屠殺中的故事感興趣.
聽斯皮爾伯格講拍攝思路,喬峰有種原時空看拯救大兵瑞恩的既視感.
拯救大兵瑞恩開篇就是介紹背景,諾曼底登陸戰.
一場長達近半小時的血肉橫飛的登陸戰,即介紹了背景同時也把戰爭的殘酷呈現在了觀眾的面前.
讓後就是在這樣的殘酷背景下,主角接到了一項要命的任務.
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週內陸續在各地戰死.
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主角帶領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
半小時的背景呈現後就是圍繞救大兵瑞恩的主題開展整個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斯皮爾伯格對於金陵十三釵的拍攝設想也是差不多的展開方式.
先從大背景介紹開始,二十萬日軍分三路進攻金陵,而大多數是從淞滬戰場撤退回來休整的國軍多部隊殘部不足十五萬人勉力防守.
當然,戰爭的殘酷場面不會少.只不過大背景介紹會是從面到點.
由於技術和資金的原因,想拍出整個金陵烽火連天廝殺的鏡頭肯定是做不到的.
所以展現戰爭殘酷,日軍攻勢猛烈,國軍傷亡慘重的只能是以一個點一個點的區域性,小範圍戰爭場面來拍,讓人窺一斑而知全豹.
然後戰爭中的國軍防守情況,不會一味的貶低他們,也不會一味的拔高他們.
該是怎麼就是怎麼樣.
國軍在戰爭中傷亡慘重,也進行了頑強的抵抗,這些該拍的拍.
而國軍決策層在戰略戰術制定上的混亂不堪也該拍的拍.
還有像撤退時候找藉口不執行命令,不按命令所給的方向以及時間撤退,為了逃命放棄了作為軍人的責任和使命,一起擁向敵人尚未到達的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