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內的書庫,藏書果然不少。”
深夜,崇文院內,王冬挑著燈籠跟在身後,看著霍天驍翻閱一本本古籍。
崇文院,大宋官家藏書之地,三書庫,東名昭文,南名集賢,西名史館,民間傳聞有藏書八萬卷。
可以現在所見,那何止是八萬卷?
“書籍是記錄知識的載體,文字是知識的記錄方式,是知識與文明的濃縮。”
拿起一本九陽神功,霍天驍給王冬講著。
“語言的發展與歷史、地理、人文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從文字本身就可以看出些東西來。所謂文明之鎖,這便是其一,你看的懂這書名嗎?”
王冬遲疑了一下:“第一個是九?第二個是日,不像,多了一部分,第三個不認識,第四個應該是功?”
“九什麼什麼功?”
“平日交流我都是直接用精神共享,將你的話語共享給趙煦,倒也沒什麼,可要想在武學之上有所發展前進,這文字語言你還是要學學的。”
霍天驍笑了笑:“九陽神功,這一本的名字,本以為是情報錯誤,沒想到我還是犯了經驗主義的錯。”
揮手一動,精神干涉物質,將七十二本古卷攝到身前,有竹簡錦書,有古卷獸皮。
“冬兒,猜一猜它們的名字?”
王冬也不是什麼笨人,相反,還很聰明,平日裡霍天驍沒少給她補習,加上耳濡目染,也算是有所成就。
咳咳,最主要的還是霍天驍平日核心實驗用的都是純漢語的緣故。
“九陽神功?”王冬依稀看出了類似的演變行跡,“抄本,還是什麼?”
“沒錯,都是九陽神功。”
霍天驍嘆了口氣,對於自己又一次犯下的經驗主義錯誤感到一絲羞愧。
歷史時代裡,讀書識字的有多少?讀書識字還能練武的有幾個?練武有成還能夠著書成冊的又能有幾個?
答案是……
太多了!
會寫個名字,認那幾十個字便算識字,會幾手野球拳就敢說是武夫,出點名就收弟子寫秘籍,而且名字一個比一個響。
這九陽神功,換作其它知曉所謂三部曲的人,怕是以為什麼蓋世絕學,霍天驍也以為是上好的研究資料。
可實際上呢?
好傢伙,上追春秋戰國,下至大宋開朝,叫九陽神功的武功秘籍這大內書庫就蒐羅了七十二本,本本不重樣,本本名九陽。
就像那捲獸皮,也不知是哪個山野村夫,利用名叫九陽明神草的仙藥熬煉藥湯,外敷內服,熬煉筋骨,最後可得一具青銅不傷的橫練神軀,雙手一折,便能斷秦賊戈矛。
說白了就寥寥幾句的活動軀體吸收藥力的圖畫,還不如大宋農夫都會耍幾下的太祖長拳有效率,更多的是九陽明神草的習性藥性,以及對於秦賊的辱罵之語。
霍天驍算是看出來了,這就是個六國餘孽寫的狗屁不通的玩意,精華全在一副藥方上。
就這,也敢稱之為九陽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