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慢慢走向大堂,記憶裡前生看過的一個電視劇裡關於李邦彥的片斷漸漸浮現在腦海中。
李邦彥原名李彥,河/北西路懷州人,自幼生得面板白皙,樣貌優美。
其父名李浦,是懷州當地一個手藝不錯的銀匠,所以李邦彥家在懷州當地也算是個小富之家。
李邦彥幼時李父曾經給他找過一個高人占卜了一卦,卦上說他面相伏犀貫頂,眼有定睛,乃是大富大貴之相。
李父聽後大喜,之後便不遺餘力的花費了大量錢財培養他這個將來註定要成為人中龍鳳的寶貝兒子。
李邦彥小的時候也算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表現出了比同齡孩子更聰明機敏的一面,先生也誇他文采風流,無論作詩還是作畫都超出普通學生的水準。
只不過天生長的好看的男人,身邊都少不了女人,李邦彥從十四五歲起就開始流連於風月之地。
別的男人逛窯子花錢,這小子生了一張含了蜜似得巧嘴,逛窯子不但從來不花錢,那些被他清秀外表迷惑了的窯姐兒們還倒貼給他不少錢財。
別人眼裡的放蕩不羈,或許在他自己眼裡就是風流倜儻。
據說他非常喜歡結交文士,凡是河東士子經懷州入京,他都要結交一下,不但給他們添置行裝,還另外贈與錢財,李邦彥也因此在懷州一代聲名鵲起。
不過也可以看出這樣的人貪慕虛名,其實他本身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他日後入仕,也並非是透過科舉考試,而是不知耍了什麼手段。
比如眼前,他便是用了什麼法子把萬花樓的頭牌俏牡丹小姐迷的神魂顛倒,讓俏牡丹寧願舍了一切也要給李邦彥換個好前程。
楊懷仁走到大堂,發現大堂裡沒有人,卻在剛進入楊府正門處躬身站定了一個白衣小生,朝著大堂的方向叉手虛拜。
楊懷仁心道這小子禮數真是做到了極致,雖然他們兩個年齡相仿,因為楊懷仁幫了他一個小忙,李邦彥便以師禮之,可見這人非常精於表面功夫,也難怪心思簡單的讀書人會被他的樣子矇騙。
但是判斷一個人的人品,不在於它是否禮數週全,又是樣貌如何俊美討人喜歡,而是看他做了什麼事。
像李邦彥這種人,雖然有讀書人所具有的風流風采,卻完全沒有讀書人應該有的風骨,他甘願當小白臉吃軟飯,為了自己的前途可以連女人都利用,這樣的人也不可能是個正直的人。
楊懷仁走進他身邊,伸手虛扶了一下,示意他直起身來說話。李邦彥深揖了一禮才緩緩抬起頭來。
楊懷仁終於看清了他的樣貌,忍不住眼前一亮,心道李邦彥這小子果然名不虛傳,這一張冠玉般的俊臉連他一個男人看了都心生羨慕。
後世有個形容這樣的男人的一個流行詞彙叫“小鮮肉”,那麼李邦彥就是這樣一個大宋版的小鮮肉,甚至楊懷仁覺得後世那些什麼棒子國的小鮮肉們見了他,也會自慚形穢,也難怪那麼多女人迷戀於他的俊美。
楊懷仁忍不住誇讚道:“真是聞名不如見面,李兄的樣貌,怕是潘安宋玉之輩再生,也不一定比李兄俊美了。”
李邦彥二十歲年紀,楊懷仁未滿十八,喊他一聲李兄不算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