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一開始食用生魚的原因,大概起源於上古的先民在沒有取火方式的時候,直接生吃捕撈的魚類的方法。
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到後來有了隨時隨地的取火方式,無論肉類還是魚類直接食用的習慣漸漸被改變了。
烹熟的動物蛋白,讓人類能夠更好更容易的吸收營養,促進了人類智力的發育和進化,同時也讓人類擁有更加強壯的身體,去面對變換無常的大自然的考驗。
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後來人們也發現有些魚類,烹熟之後,便沒有了原來的鮮味,反而生吃,才是最美味的吃法。
所以魚膾這道菜就誕生了,直到隋唐時期,魚膾的吃法風靡貴族世家之間,到唐中期,魚膾在中國的發展到達了頂峰。
也是在這個時期,大唐和東瀛之間宗教,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也是最頻繁的,所以魚膾這種吃法傳入了倭國。
當時魚膾流行,也許還有個重要原因,當時對於魚的烹製手段比較單一,到之後的宋朝,油烹法的流行和普及,使人們食用的魚類越來越多,吃法也越來越多,所以魚膾這種吃法反而在中國逐漸變少了。
而在倭國,魚膾卻受到了高階級階層的喜愛,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對於一個倭國廚子來說,做魚膾相當於基本功,小犬純太郎反倒說是因為楊懷仁善於做魚才選了這道菜,實屬睜著大眼說大瞎話,一點兒也不怕閃了舌頭。
所謂的公平,也根本不存在。比試魚膾,完全是小犬純太郎佔據了優勢。
吃魚膾,吃得就是新鮮魚肉的鮮味,所以不用新增任何的調味料,直接切片食用便是最美味的吃法。
當然,這話說得也不是那麼絕對,不同的魚,有不同的肉質,不同的鮮味。
冷水魚腥味少,更適合直接食用,而熱水魚類的魚肉略帶腥味,需要配合醋飯,或者沾著醬料吃,才能避免腥味影響了口感。
所以楊懷仁的獨門調味料辣椒,在這裡就用不上了。
如果是用水煮熟的魚片,配合辣椒一起烹製,辣椒和魚肉蛋白結合的味道同樣是難得的美味,但是生魚片和辣椒結合,反而會激發生魚片的腥味,跟刺激的辣椒味道在一起,就是難以入口了。
楊懷仁心道,原來小犬是這麼個算計。你真以為不用辣椒哥就贏不了你了是吧?簡直開玩笑,不就是比魚膾嘛,哥莊子裡荷花池子裡還有個寶貝沒拿出來呢。
“比魚膾是吧,沒問題。”
小犬純太郎以為楊懷仁會拒絕,或者是提出其他的要求,沒想到他想也沒有想就直接答應下來。
他無法想象眼前這個笨蛋就是嘉王爺口中的少年廚神,這行事方式,不能單單用年少氣盛來形容來,應該說是極度狂妄。
只要是做魚膾,楊懷仁的秘密調味料就沒有用武之地,而大宋廚子掌握火候普遍比較優秀的長處也無法在生魚片這樣菜式中發揮。
而選材和刀工,小犬純太郎自認為他的實力,絕對不是一個小小年紀的大宋廚子可以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