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不對了?”
楊懷仁疑惑道,“十八處刀傷,都是刺入傷,有什麼問題?”
“大人請看!”
玄參隨手從地上撿了一根木條,充作兇器給楊懷仁演示兇器刺入的角度。
“聽說大人也是刀法精湛之人,一定也懂得下刀的角度問題,您看,死者胸腹部這十八處刺入傷,每一刀刺入的角度都是不同的。”
楊懷仁看他演示,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他隨身也帶了一把最常用的片刀,這時也拿出來模擬兇器刺入的角度。
經過對十八處刀傷一一比對,從這些傷口內部的肌肉受傷情況來看,有的是垂直刺入的,有一些則並不是,而是從另一個偏斜的角度刺入,雖然差別不大,但很說明問題。
“難道兇手不是一個人?”
楊懷仁此話一出,圍在他身後的眾捕快驚訝的“啊”了一聲,捕頭李錦站出來問道:“上使大人,您這話何解?從現場判斷,應該只有一個兇手啊?”
楊懷仁打量了一下李錦,和他身高差不多,只不過比他稍微壯了一些,他喊了李錦過來,給他演示了一下兇手是怎麼面對面攻擊死者的。
“看,咱倆身高相仿,如果我要用匕首刺你的腹部,刀在我手上是前後運動,以一條直線的軌跡刺過去,傷口是不是會以垂直的角度刺入?”
李錦看著楊懷仁手中握著刀放慢動作似的刺過來,確實刀身和他的腹部是垂直的。
楊懷仁接著說道:“如果我要刺你的胸部,手中的小刀是不是要從下向上刺,這樣就形成了一定的角度,而非垂直刺入你的胸膛。”
楊懷仁這麼一演示,所有捕快都聽明白了,紛紛表示大人高明。
楊懷仁接著給他們指著死者張恭庵的屍體上的傷口,讓他們仔細觀察,腹部的傷口和胸部的傷口刺入的角度確實不同。
但是有一點很奇怪,正如玄參前邊發現的問題,不論死者胸部的傷口還是腹部的傷口,刺入的角度都是混亂的,有一些表明刺死死者的人,大概比死者還要高半頭的樣子,而有一些則像是比死者要矮。
這就從另一個方面證明,最少有兩個身高不同的人拿利器刺了死者。
更詭異的是,所有的十八處刀傷,都是一件兇器刺傷的!
楊懷仁作為一個廚子,見過各式各樣的刀具,刨去單純本身就是工藝品,陳列品的刀具不談,這種刺死了張恭庵的兇器所留下的傷口,就讓他迷惑了。
傷口是單刃的,一面鋒利,另一面則是一個楔形,而且刀具兩側是不對稱的,一側平滑,而另一側則是個半月形。
楊懷仁只能判斷這種特殊形狀的刀具,肯定是某種實用的,用於一種特殊用途的刀具,他都沒有見過,便說明這種刀具應該不是常見的刀具。
可兩個人,又是怎麼分工合作殺死了張恭庵?這兩個人都跟他有不共戴天之仇?
楊懷仁實在是想不明白了,連幾個跟隨他來驗屍的幾個內衛也沒有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