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的目的達到了。從蘭若心向他說了趙宗暉的事情之後,他在回東京城的路上就在考慮一個問題,趙宗暉是濮王,我要怎麼讓他現形?
一開始他是沒想到主意的,單純給別人講一個有點離奇的故事,別人也只會當做是一個故事,不會當真的。
巧合的是,當楊懷仁回家聽說了母親的事情之後,才意識到趙宗暉安排他的孫子趙士𣈶找楊府的麻煩,是他自己找死。
所以他從尋私仇開始,尋找到了這個突破點。只要趙宗暉承認了他要侵佔楊家的財產的事實,就沒法解釋他是怎麼事先知道楊懷仁在環州必死無疑。
也因為這樣,讓整個利益的鏈條變得完整起來,而這個完整的利益鏈條,也讓耶律迪迪的陰謀呈現在人們面前。
這時候楊懷仁再講故事,那這個故事就自然而然的變得可信了。
一條完整的利益鏈條,一個從楊懷仁嘴裡講出來極其生動的故事,幾封足以證明趙宗暉和契丹人有見不得光的聯絡的信件,組合在一起,就是一計打倒一顆參天大樹的重拳。
楊懷仁不是沒考慮過萬一事情失敗了,他會怎麼樣,也許,那些跟著他大鬧濮王府的內衛和邊軍將士們會跟著他為了真理而陪葬。
想想的確有點後怕,可楊懷仁並不覺得後悔。就像當初他領著兄弟們衝上清平關的那一刻的感受是一樣的。
一個男人,一生中總需要有那麼一次,為了自己所愛的家人和兄弟們置生死於度外而拼死一戰的時刻,也同樣有為了國家和民族而肝腦塗地的衝動的那一刻。
楊懷仁覺得,即便在他身上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情,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可他仍舊只不過是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凡人。
他或許貪財,他或許好色,他或許有一些不切合這個時代的理想。
他本來可以選擇無視他看到的這個時代的一切,不去想那些不合理的事,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選擇逃避的,眼不見心不煩,管他是誰當皇帝,管他宋夏還是宋遼之間的煩心事呢,我自去做我的逍遙小侯爺,不也可以心安理得嗎?
可總是在自己和自己的心理搏鬥時,他還是選擇站了出來,把這個包袱扛在了自己肩上。
包袱很重,如果要問他累嗎,答案几乎是肯定的,那為什麼不扔下?他卻一時之間找不到答案。
人生總是面臨很多選擇,有人總是在做出選擇之後,愛我安慰似的說這是身不由己。
楊懷仁沒有這樣想,而是在做出選擇之後,真的找不到答案。
他的選擇很冒險,有時候在別人眼裡就是衝動,就是傻缺犯愣。
上下五千年,數不盡的對外戰爭,數不盡的變革時代,如果沒有這些傻子們愣子們,我們現在又應該在哪裡呢?
在楊懷仁的心裡,正是像他一樣這些傻子愣子們,這樣一群小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把民族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