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原本定的計劃,是在兩個月後才進行淘汰,把在訓練中表現不合格的人,從龍武衛和虎賁衛中剔除出去。
其實不用等那麼久,半個月之後,就已經有人因為身體的因素,或受傷,或生病,導致無法進行正常的訓練了。
人數還不少,有將近兩千人,絕大多數都是原來的禁軍。
要淘汰掉這些人,說起來容易,但真到做決定的時候,楊懷仁還是猶豫了,做出這樣的決定,實在是太難。
上位者的一個決定,也許就是一句話那麼簡單,但是很可能就因為這一句簡單的話,影響了別人的一生。
況且最近訓練進行的不錯,將士們計程車氣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在這個時候去淘汰掉兩千人,楊懷仁也怕對留下來的將士們計程車氣造成不好的影響。
但是不讓他們走,讓這些人留下來又有什麼用呢?這些人裡,很多人年齡確實是太大了,不少都是四十多歲,眼看就要奔五十的人。
他們之所以留在禁軍之中,也是跟募兵的制度有關係,實際上,他們的年紀和體力,已經完全跟不上楊懷仁所制定的訓練內容,更何談將來讓他們上戰場呢?
還有一些就是真的身體不行,根本就不是當兵的料子,一開始他們也是在堅持著,但時間長了,高強度的訓練量就讓他們吃不消了。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他們會頻繁的得病,也不是什麼嚴重的疾病,就是因為身體的疲勞造成了持續的虛弱,經常發低燒。
儘管這些人精神可嘉,害怕被趕回家還在堅持著去參加到訓練當中,但他們這樣做,和慢性自殺基本沒有什麼區別。
真的不去管他們,讓他們帶病去參加訓練,那對他們的身體造成的傷害將會是永久性的,不可逆轉的,楊懷仁也不願意看到他們為了堅持,而熬壞了自己的身體。
人與人就是有所不同的,很多事情不能勉強,不適合就是不適合,也許現在淘汰掉他們,他們會傷心難過,但從長遠來看,對他們其實是好的。
所以楊懷仁漸漸想通了,與其讓這些人留在大營裡繼續糟踐自己的身體或者無所事事,不如讓他們回家,開始新的生活。
不過方式上,就跟以前說的所謂“滾蛋”有所區別了,讓他們離開龍武衛和虎賁衛,並不是要趕他們走,讓他們回到老家去丟人,而是用一種嶄新的方式,按照楊懷仁的說法,叫做光榮退伍。
這個詞很新鮮,聽起來也好聽,但是那些要被光榮退伍的將士們,可不覺得離開禁軍是一件光榮的事。
楊三泰就是其中一員。他四十出頭,面板黝黑黝黑的,看上去也強壯,就是年輕時落下了一個病根,關節炎。
平時帶著軍營裡,也沒覺得怎麼樣,不是寒冬臘月裡的冷天,他的關節炎也不會發作的很厲害。
這段日子的長跑訓練,也許是強度實在太大了,他的關節炎就這麼發作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每次一邁腿,就鑽心似的疼。
他老家京東西路的,泰山腳下奉符縣人,十幾歲就來到京城進了禁軍,這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更讓他不肯離開的,是因為他是家裡的長子,當初出來當兵,全村裡所有人都對他家裡都高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