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忽然冒出來一個大膽的念頭,耶律洪基根本就沒中毒!
他想起耶律洪基喝第一杯酒時,鬼姐大喊“酒裡有毒”,可從耶律洪基的詭異笑容裡,楊懷仁就覺得非常奇怪了。
按說如果有人用下毒的方式毒害耶律洪基,他應該該非常生氣,暴跳如雷才對,可他不但沒有任何生氣的意思,竟然還笑了出來。
這是為什麼?!
楊懷仁不得不這麼猜測,這一切,有沒有可能都是耶律洪基事先預備好了的一場戲,透過假裝中毒的事情,來攻擊某個人,透過這樣的方式,來除掉他的眼中釘。
而這個眼中釘是……比如蕭撒弼!
蕭撒弼雖然只是個臣子,但他同樣是個背景強大,勢力並不比皇帝少的契丹大豪族。
就連耶律洪基這個契丹皇帝,也不敢輕易的欲加之罪,唯恐行事魯莽,引來蕭撒弼強烈的反抗,從而導致遼國內部大亂。
所以耶律洪基利用這樣的方式,演一場大戲給所有契丹朝臣和貴族們看,那意思便是讓所有人覺得是蕭撒弼先圖謀不軌,毒殺皇帝的。
蕭撒弼做了這麼大逆不道之事,無論耶律洪基要怎麼懲罰他,都是他罪有應得,就連他背後的龐大的家族勢力,也不得不在道理面前低頭。
楊懷仁想到這裡,忽然間覺得脊背上襲上了一股冰冷刺骨的寒意——耶律洪基真的太可怕了!
而楊懷仁這樣自以為有些小聰明的權謀界新人,真的和耶律洪基這樣的習慣了權謀鬥爭的老油條差距太大了。
楊懷仁為了從精神上逼迫蕭撒弼早日起事造反,做了那麼多事情,也許根本就沒有逃過耶律洪基的眼睛。
保守一點說,就算耶律洪基不清楚最近的一些事情,在背後搞鬼的是楊懷仁,他也知道如何利用這些事情,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耶律洪基這一招將計就計,也是楊懷仁事先絕對沒想到的。
可現在楊懷仁回想起來,不論是比武招親之時,還是那一日楊懷仁被召見進宮,耶律洪基所有的不在意和愚鈍,都是演出來的,全都是戲。
也許耶律洪基早就想到了如何利用別人的計謀來實現自己的目的,表面上不表現出來,才顯得他老謀深算。
如果他的算計得逞,那麼接下來,就應該是把下毒兇手的帽子,一步一步的扣到蕭撒弼的頭上去了。
只是有一點楊懷仁還沒有想明白,鬼姐和耶律跋窩臺他們兩個,又是怎麼回事?
他們倆是事先知道了耶律洪基的計謀,配合著耶律洪基演戲呢,還是根本就毫不知情,只是無意之間成了耶律洪基利用的兩枚棋子?
或者他們兩人之中,一個知道一個不知道?
而鬼姐的心裡,又清不清楚她成了耶律洪基實現目的的一枚棋子呢?亦或是她也有她特殊的不可告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