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搖頭道,“果然如此,這麼說來,不光是我,包括蕭撒弼,甚至是耶律洪基,都是被你們利用的物件罷了。”
事實的真相竟然是這樣,楊懷仁也只能感嘆他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尾。
耶律洪基就這麼死了,遼國也將迎來新的皇帝,和這位新皇帝執政下的新的時期。
而楊懷仁只是覺得將來有些茫然,歷史已經徹底改變了,讓他忽然有了一種要面對未知的恐懼。
將來會怎麼樣?
遼國已經變了天,那麼大宋又會走向何方?還會不會按照原來的歷史方向走下去呢?
那麼楊懷仁的強國計劃,還會不會像他預想的一樣,在將來的幾年內讓大宋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一個可以跟遼國抗衡的國富民強的國家?
楊懷仁開始有點猶豫,但仔細想了一下,不管遼國是誰當了皇帝,將來遼境內女真和蒙古等部族追求草原統治者的野心是不會改變的。
也就是說,遼國不管是誰當皇帝,未來十年,也許是二十年,遼國必然會大亂。
如果那時候大宋已經變得強大了,是不是意味著曾經發生過的悲劇,不會再一次上演了呢?
人總應該樂觀一點,積極的去面對這些改變,不斷的做出自己的努力,不管將來命運會走向何方,付出過,起碼會讓自己覺得無怨無悔。
鬼姐很有深意地說道,“儘管你嘴上說是我們利用了你,但你這趟來遼國,不也得到了你想得到的東西了嗎?”
楊懷仁問道,“你知道我想得到什麼?”
鬼姐粲然一笑,“以前還沒想通,後來宋夏在西邊打起來了,我便漸漸想通了。你這趟來遼國,便是來搗亂的。
你早就看到了耶律洪基上了年紀,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而正統意義上的皇儲耶律延禧並不是個合適的繼承者。
而遼國權力中心又有多個有實力的競爭者,所以一場對皇位的爭奪在所難免。
你便想著利用這一點,把本就混亂的這一潭渾水攪得更亂,讓這些人為了爭權奪利打起來,你好從中漁利。
至於你的目的,應該是阻止遼國出兵干涉宋夏戰爭,因為宋朝這次對西夏開戰,絕對不是為了討回公道,或者討要之前割讓給西夏的那幾縣的土地那麼簡單。
這一次戰爭,宋朝醞釀了很久,目的就是可以趁機一舉消滅西夏,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多年以來宋朝西北面的威脅。
至少,也是要打殘了,打傷了西夏,讓他們不能再給宋朝帶來麻煩。
但如果遼國出兵干涉,宋朝的大計便難以達成了,遼國已經習慣了遼宋和西夏之間三足鼎立的局面,或者說,是非常樂意見到西夏來牽制宋朝。
這樣宋朝便永遠都得遵守宋遼之間的盟約,年年向遼國進貢,所以宋夏之間的戰爭,如果規模不大,遼國也只會冷眼旁觀,等著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