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3章:葬禮和登基大典

這第一次的大朝會,當然不會去處理那些繁瑣又雞毛蒜皮的事情,先是群臣和各國使節輪番恭賀耶律跋窩臺新皇登基,接下來便是新皇開始下達了幾道旨意。

第一道,說的是以後朝政之事,還和以前先帝在位時相同,新帝並沒有打算做出太大的改變。

群臣聽罷旨意山呼萬歲,他們心裡清楚,新老交替,最怕的是政令前後不統一,朝臣們不用去改變早就形成了的習慣,下邊人也不用擔心朝令夕改。

這是耶律跋窩臺想穩定住他剛登基之初的朝政局勢,這麼做到不難理解。至於他個人有什麼施政願景,他又足夠的時間慢慢去改變和實現。

第二道,便是頒令全國減賦三年,並大赦天下,除大惡不赦及殺人者,其餘牢中刑犯,均可釋放。

群臣又一次山呼萬歲,這一道也是慣例,新皇登基嘛,自然要籠絡人心,而老百姓的心,便是重中之重。

減賦三年,實際上對國帑並無影響,因為宋時稅和賦是分開的,田稅商稅等稅收歸國庫,而賦則進入內府庫銀。

給百姓減賦,百姓得到了實際的好處,朝廷沒有任何損失,只是皇家的用度會減少而已,也就是說,皇帝三年內放棄了對老百姓徵收進入內府的錢,只是皇室的收入減少,僅此而已。

實際上皇室貴族本身都很有錢,家家都有自己的牧場田產和牛羊群,那點徵收的民賦,並不算是他們收入的大頭,皇帝說減賦三年,自然是帶頭以身作則,休憩養民,其他人自然不會也不敢有意見。

至於大赦天下,那就是慣例了。所謂的大惡不赦便是隻得參與了造反的蕭撒弼餘黨了,除了他們和殺人行兇者,其餘牢獄中的罪犯,儘可放出去,也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間的生產勞動力。

第三道,便是嘉獎在平反過程中的有功之臣了。

首先便是賜封楊懷仁為南方王,藩灜莫二州,食邑萬戶。

楊懷仁似模似樣的站出來領旨謝恩,其他臣等也沒人反對,本來給一個宋人封這麼高的王爵,契丹朝臣們是不能理解的。

但他們都經歷了捺缽節上蕭撒弼謀反並毒殺耶律洪基一事,知道楊懷仁在揭發蕭撒弼的造反陰謀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而且這個封賞,還並不是因為楊懷仁是耶律跋窩臺新晉的乘龍快婿,而是早在耶律洪基的遺詔裡,就提到過的。

其餘在平反中有功的各位大臣和狼軍將士,也各有封賞,而且耶律跋窩臺這次一點兒也不小氣,幾乎把從蕭撒弼那裡查抄出來的金銀財寶,盡數賞賜了出去。

但是這一點,就讓朝臣們感到新帝皇恩浩蕩。

以前耶律洪基在位之時,前半段還算好,後來他上了年紀之後,便開始變得很摳門,對朝中有功之臣,賞賜上多流於形式和虛名,實際上的好處卻並不多。

如今耶律跋窩臺繼位,第一次封賞眾臣,便如此的大方,這便讓群臣覺得當初擁立他當了新帝,是明智之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