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1章:永樂港(上)

正常走的話,從中京到大遼錦州永樂港,大概需要六七天的時間。

楊懷仁一行人為了掩飾身份和行蹤,一路上七拐八拐,走到永樂港永樂整整半個月的時間。

這樣也不是沒有好處,起碼沒發現屁股後邊有人追著,拖延了些時間,也倒是值了。

這年頭的港口,也後世所稱作的港口有極大的不同,如今整個中國的海岸線,真正能按照後世的標準稱得上是港口的,絕對不超過五個。

而永樂港,其實不過是一個漁港而已,真正發展海上貿易,不論是港口的大小還是先有的船隻,都還在技術含量上差了不少。

楊懷仁到的時候,黑牛哥哥和盧進義已經早到了,三支隊伍從新匯合,又分散住進了漁港附近的幾間客棧裡。

可能大家很容易認為契丹人都是牧民,最近幾十年才出現了大規模的轉變成農民的趨勢,絕對沒有任何的漁民。

實際上契丹人很早就懂的從海洋、河流和湖泊獲取魚類等水產食材。

到遼國建立,契丹人佔據了北方,遼河流域的渤海灣一帶,也逐漸發展起來不少類似永樂港的漁港來。

契丹人同樣也發現了魚類的營養價值,一點兒也不比他們傳統的牛羊等牲畜的肉類的營養價值低,反而因為口味上的不同,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

永樂港,便是如此發展起來的。其實永樂港並不算大,城裡的百姓不過兩三萬人,但這些百姓超過一半的人都在從事和海洋漁業相關的產業。

最簡單的,便是漁民了。契丹人擅長騎馬,但擅長掌船的漁民,也大有人在。

別看他們習慣上使用的漁船並不算大,但駕馭這樣的漁船,還能捕撈魚獲,也並不是件想象裡那麼容易的事情。

渤海灣北部冬季結冰,變成了天然的休漁期,如今春末夏初,漁民們也迎來了忙碌的季節。

楊懷仁今日由鬼姐和眾兄弟們陪著,來到了離海邊不遠的一處茶樓,從茶樓往下去不遠,便是繁忙的漁港了。

漁港上擠滿了大小不一的漁船,粗略算一下,至少有上百條之多。

因為如今不像後世渤海灣受到沿岸城市的工業汙染的影響,魚類資源非常豐富。

漁民們出海打魚,也不需要把漁船駛出很遠的距離,大概二三十里,就能獲得很好的魚獲了,平時都是早上出海,打一船魚,中午時分就能滿載而歸。

楊懷仁來的時候正是剛剛過了中午,大量的漁船帶著幾百斤的魚獲從海上駛回港口,立即就能把今天的收穫賣給了各路的魚獲販子,換成了明晃晃的幾塊銀子。

海魚在內陸地區的銷售還是很好的,魚販子們挑揀了他們認為非常肥美的魚類,用草蓆裹起來,然後放進了鋪滿了冰塊的箱車中,立即便向內陸運輸和販賣。

看著港口上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楊懷仁露出了笑容。

鬼姐卻笑不出來了,愁眉苦臉地對怡然自得的楊懷仁嗔怪道,“你怎麼還笑得出來?你看看,眼下是人家捕魚的繁忙時節,咱們想買漁船過海回宋朝,人家誰肯賣船給咱們?”

楊懷仁抬手拍了拍鬼姐的手,示意她冷靜下來,“不要慌嘛,只要錢給夠,還怕這些漁民不捨得賣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