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2章:鬥富(上)

另一個白銀海,原名叫做白三海,是個鹽商……”

楊懷仁打斷了他,“鹽商?食鹽在咱們大宋不是施行的專賣制度嗎?”

岑孝年解釋道,“王爺有所不知,制好的成品鹽自然是朝廷負責運送和販賣,但製鹽的鹽場,卻是這位白銀海的家族控制著。

白家制鹽也是歷史悠久了,淮南東路沿海一代的鹽場,十中有九是白家的,朝廷只負責運送和販售,卻不管制鹽。

海鹽都是從海邊挖渠,把海水引到鹽場裡來,然後透過晾曬海水的方式,從海水裡取鹽。

曬好的鹽有雜質,還需要進一步加工篩制等步驟,才變成了咱們食用的白花花的食鹽。

朝廷便直接從鹽場裡按固定的價格收購海鹽,然後再運送和販賣。具體的價格嗎,朝廷收購的時候其實也不高,只有平常食鹽零售價格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聽起來好像朝廷賺了便宜,白家很吃虧,但實際上這邊沿海一代的鹽場,基本是白家一家獨大,每年的海鹽也幾乎都是從他家手裡賣給朝廷的。

朝廷收鹽價格雖然不高,但這個量大啊,白家做鹽場生意呢,其實也沒有什麼成本。

海水又不用花錢,海邊的鹽鹼地也不值幾個錢,唯一的主要成本就是人工,可比起售鹽的獲利來,那點人工根本不算什麼,白家的鹽場生意,可以說是一本萬利的。

老百姓去過白三海家鹽場見識過的,看著海邊一大片的鹽海,就像白花花的銀子似的,所以就給他送了個外號,叫做白銀海。”

楊懷仁點頭笑著,“有意思。”

其實他以前也聽說過北宋哲宗時期揚州兩大富豪黃百萬和白銀海街頭擺銀鬥富的故事,當時只是覺得宋朝的富商閒的沒事幹,才幹出這種無聊的事情來。

不過現在聽到岑孝年說起這件事來,便覺得事有蹊蹺了,關鍵是,這種民間大富豪的鬥富,和趙獻球能扯上什麼關係?

岑孝年急著說道,“黃百萬和白銀海二人,是揚州,乃至整個江南都大名鼎鼎的富商,祖上就給他們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說他們家財百萬貫,是一點兒也不誇張,而且百萬貫這個數,是隻會多不會少的。

兩家本來也是世交,只是到了黃白外和白銀海這一代,才有了些嫌隙,兩個人誰也不服誰,便想出了一個鬥富的方法,來決出個高低。

兩個月前,兩人約定好了在揚州東關大街擺銀鬥富,為了以示公平,兩人還請了江南一代的名人和官府前去當評判。

屬下得知這個訊息,心中覺得事情不一般,便暗中派了人去查探。

這種事本來是沒有官府什麼事的,不過揚州城的東關大街是城內的主幹道,倆揚州府衙門都在這條街上。

城中的百姓也都是知道了黃白兩家鬥富的事情,紛紛想去湊個熱鬧,揚州府見街上聚集的百姓太多,怕出點什麼亂子,這才派了揚州府通判王文舉帶了幾十個衙役前去維持秩序。

黃百萬和白銀海見官府都派了人來,便正好請王文舉給他們做了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