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貨棧也不單單是個存放、轉運貨物的貨棧,貨棧前頭沿街的一棟二層小樓,改成了一家客棧,加上小樓後邊的院子,可以入住近百名客人。
而周圍則是大片的貨倉,用於給客人們存放貨物。
楊懷仁和管秋漓只帶著十幾個親衛住了進來,所有人都改扮成了從中原來江陰販貨的商人,倒也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張六合把楊懷仁他們安排在了後院一排獨立的房子裡,白天的時候也沒有表現出什麼,到了晚上,才偷偷來面見楊懷仁。
屋外是府衛放哨,屋內之後楊懷仁、管秋漓和張六合三人。
張六合先雙膝跪地給楊懷仁行了禮,“屬下風神衛江陰分部頭目張六合,叩見王爺。”
楊懷仁叫他站起身來,才有些好奇的問道,“張頭領,江陰有市舶司這麼重要的衙門,又有港口這麼重要的地方所在,為何風神衛在江陰只有十幾名風神衛,而你還才是個頭目?”
風神衛內的編制很簡單,普通的番子按資歷分了普通,高階和資深三個等級,普通探衛上邊,是按照管理人數的多少,分了頭目,大頭目,管理十人的叫頭目,三十人的叫大頭目。
而在頭目之上,同樣是按照慣例的頭目的多少,以管理十名到頭目或大頭目的管理者為百戶,管理十名到三十名百戶的叫千戶。
同時,這些人除了官職之外,還有職稱,如探子叫衛,頭目稱校尉或頭領,百戶和千戶稱將軍。
按照管理區域的不同,又分了分舵或分堂,話事人稱作舵主和堂主,再往上,就是總部各職能部門的總管和大總管了。
不過當初楊懷仁這麼為風神衛劃分職位的時候,忽略了一點,單純按照人數來定官職,有時候是不合理的。
比如京城和周邊的風神衛比較集中,所有相對的管理者職位也較多,而地方上認為風神衛人數較少,所以當官的也相對較少,常常一路里頂多才安排了一個百戶級別的管理者。
這就造成了權力太過集中,導致地方上幾乎沒有職權。
當初這麼安排,也是為了穩定剛剛改制後的風神衛,讓地方上的內衛能順利接受總部的改編。
但改編之後,幹強枝弱的弊端也顯現出來了,地方上,特別是像江陰這麼重要的地方,風神衛行事因為人手和職權不夠而效率不高。
要改變這一點,當然是在風神衛內部簡政放權,也加大地方風神衛分舵分堂招募人手的力度。
可這並不是有了政策就能立即實現的,風神衛的特殊性質,決定了招募人手是很難的,一旦放開限制,很容易暴露了風神衛。
最主要組織擴大方式還是總部培養,然後派遣到地方上,這就無法快速滿足各個地方上對人手的要求了。
張六合很精明,把風神衛管理上的一些弊端委婉的表明之後,才笑著說道,“王爺,咱們風神衛的特殊性質,決定了人數並不是越多越好。
不過在江陰,屬下是真的缺少人手。風神衛改編之前,江陰也只有兩名內衛而已,改編之後,屬下才招募了幾名屬下的心腹之人加入,才有瞭如今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