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陸地上之後,剩下的事情便可以交給步軍了。
楊懷仁這次只帶了五百名騎兵,這個數目很少,但也是沒辦法的事,武德軍中總共也只有一千餘騎。
而運輸馬匹要佔用太多的戰船資源,所以只能帶五百匹戰馬,騎兵雖然很少,但對交趾國來說,這個數目也夠用了。
交趾國雖然也有騎兵,但軍中騎兵比例和大宋差不多,也只有百分之三到五左右,算起來數量不過三五千人而已。
儘管聽說交趾國的騎兵部隊都是禁軍,而且大都是這些年來交趾國從大食人那裡買回來的大食馬。
但交趾國打仗其實用到騎兵的機會並不多,騎兵作為禁軍,也不過是為了交趾國君的儀仗能好看一些罷了。
楊懷仁這可不是猜,風神衛收集的情報上就是這麼說的,交趾國騎兵其實很少真正騎馬出去作戰,和交趾的地理情況也大有關聯。
交趾國雖然大都是平地,可惜這些平原地帶廣種水稻,全都是水田,根本不適合馬匹奔跑。
其餘的則都是熱帶雨林了,叢林作戰,就更用不上騎兵了,所以交趾國花費大量國帑打造的這隻騎兵部隊,怎麼看都像是李乾德為了自己的威嚴才拼湊出來的。
一支沒有作戰經驗的騎兵,要說有很強的戰鬥力,那就有點太假了。
而武德軍中的騎兵,則大都是當初西北邊軍通遠軍中的騎兵,他們作戰經驗豐富,五百騎的數量決定了他們的機動性。
在步軍作戰為主的戰場上,五百騎經驗豐富的騎兵,正好可以起到一定的戰術作用。
戰事正式開打之前,楊懷仁下令全軍將士白天裡全部回艙睡覺休息,傍晚時刻起床然後飽餐一頓,攜帶好半月的壓縮軍糧,做好一切準備。
等天色暗下來的時候,則有經驗豐富的水軍水手掌船,整支艦隊在黑暗裡快速的向交趾國東部的海岸線航行。
大戰即將到來,楊懷仁這位主帥心裡也難免會有緊張,旗艦排在兩艘小型探路的快艇後邊靜靜地航行著。
楊懷仁領著一種甲冑鮮明的將軍們站在船頭,在黑暗裡向前方望去,可惜除了深不見底的黑暗,什麼都看不到。
一切都很安靜,只聽見戰船破開海水的嘩嘩聲和風帆被風吹的獵獵聲,沒有人哪怕講一句話。
因為是夜襲,所以艦隊進行了燈光管制,所有的燈火都熄滅了,只剩下慘白的月光為整個艦隊指明方向。
將士們心中應該也有些緊張吧,楊懷仁是這麼想的,畢竟武德軍裡很多人也沒有參加過真正的戰爭。
他們平時的訓練是刻苦的,也是優秀的,楊懷仁覺得他們已經是大宋軍隊中少有的精兵了,只是缺少一次實戰的歷練。
楊懷仁希望能透過這樣的戰爭能讓武德軍快速成長起來,雖然難免會有犧牲,但正是因為一支軍隊經歷了這些,才能真正成長成為一支精銳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