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後邊,是一片叢林,叢林裡的東西看不清楚,不過叢林邊緣,卻是一片木屋或者竹樓。
這是交趾國最常見的居住用的房子,他們不用磚瓦,而是直接在樹旁,用木材或者竹子建造房子。
房子下邊是空的,支架把屋子架起來,高出地面有好幾尺的高度,或許這樣的房屋風格,也是因為交趾國多雨水,所以房屋都高出地面一定的距離,防止下雨的時候房子被淹。
但這樣的房子卻非常怕火,不管是木頭還是竹子,在有風的時候點一把火,一燒一大片。
徐涇心中大喜,本來現在是刮西北風的時候,今天夜裡忽然起了些東風,這樣他便有了新的打算。
攻佔了碼頭之後,便立即派人在東邊的房子放火,藉助風勢,可以用大火對敵軍造成大規模的殺傷。
史雲喜歡近距離的肉搏作戰,他個人的武藝也不錯,所以更享受手刃敵人的快感。
但徐涇不同,他更謹慎小心,能有方法更簡單快捷的消滅敵軍,他從來不會帶領手下將士去近身肉搏拼命。
這或許也是楊懷仁任命他為水軍主將的原因,這一點性格徐涇和楊懷仁是相似的。
楊懷仁的想法很簡單,自從軍中有了火藥武器之後,他便覺得冷兵器時代的末日就要到了,有遠端殺傷敵人的武器之後,近距離的冷兵器對戰,則會極大的減少。
能用最小的代價獲勝,他不願意任何一個將士因為魯莽白白葬送了了性命。
他帶了這麼多將士出來,最大的希望是戰勝敵人之後,能把每一個人都完完整整的帶回去,讓他們和家人能團聚,共同享受戰爭給他們帶來的榮耀和利益。
史雲見徐涇給他打了個火攻的手勢,儘管心裡有點不喜,但他還懂得軍令如山的道理,既然主將下了命令,他自然會毫不保留的遵從。
距離岸邊還有三百步的時候,小艇停止了航行,徐涇示意將士們下船入水,口銜兵刃,鳧水靠近碼頭。
大家都能懂得一個道理,從亮處往暗處看,視線是相當短的,而從暗處往亮處看,視線卻相對較遠。
燈光都來自岸上,所以從岸上往水上看,視距不會超過百步,而從水上的暗處往岸上的明處看,視線卻能看到三百步之遠。
徐涇就是利用了這個光線的原理,在岸上人無法看到他們的時候,便下船鳧水,要的就是出其不意的突襲岸上的敵人。
水軍將士們都是從江南各地廂軍中挑選出來的,一個個的水性都極佳,鳧水三百步的距離,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
他們沒有穿甲冑,所以身子非常輕便,隨身攜帶的兵器可以銜在嘴裡,一點兒水都碰不到。
而身上攜帶的幾枚手榴彈,是專門為了水軍作戰使用而專門蠟封了的,短時間裡可以有很好的防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