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26章:心戰(中)

圓法大師疑惑道,“心戰?不知王爺可否見教?”

楊懷仁微微一笑,卻不作答。

老和尚似乎明白了楊懷仁擔心他把計謀洩露了出去的心思,說道,“如果王爺的計謀能夠少造殺孽,貧僧不僅守口如瓶,就算是幫助王爺去實現這個計謀又如何?”

楊懷仁要的就是這話,他知道老和尚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他也不在乎交趾是不是李乾德當家,他在乎的就是雙方開戰的同時,能少死人,是一種對世間生靈最基本的憐憫。

楊懷仁覺得他認識的和尚裡,還真沒有那種非常聰慧的人,悟能和尚痴心武學,比起參禪來,他對武藝的研究才算深刻。

而面前的圓法大師,雖然也算得上是得道高僧,但卻也沒有超凡的智慧,更像是一個苦行僧,用自己的實踐來踐行他對佛祖的虔誠信奉。

他心中無時無刻不念著仁義道德,也切身去做了,只不過可惜的是,四十歲前他研究經書,四十歲後又苦行天下,卻只懂得用一種對自己的精神很身體野蠻對待的方式證明自己的虔誠。

自己的命他可以不在乎,別人的命他卻要極力的挽回,這種人是值得人敬佩的,但卻也太迂腐,說白了就是太傻。

其實楊懷仁也並不是個生性殘忍的人,他所表現出來的殘忍,完全都是形勢所逼,為了自己身邊的人,他不得不用殘忍的方式來保護而已。

他笑著問道,“大師,你說如果升龍城內的百姓知道了李乾德圈養了疫病,還把疫病放出來的訊息之後,會是什麼樣的反應?”

圓法大師愣住了,囁喏道,“如此一來,怕是交趾郡王李乾德會盡失人心。”

楊懷仁點頭,在這個年代,百姓對統治者的態度其實很簡單,統治者在乎民心民意,讓他們能吃飽穿暖,沒有人揭竿起義或者造反。

百姓就希望過上簡單快樂的日子而已,統治者只要能給他們創造這樣的社會,是沒有人閒的沒事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造反的。

但反過來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也是真知灼見。

如果統治者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了,把老百姓當狗屁,是他們的性命如草芥,百姓活不下去了,也只能迫於無奈站出來反抗。

楊懷仁昨夜從異人和煙鬼那裡聽到李乾德準備用疫病進攻宋軍的時候,除了驚訝和擔憂之餘,腦子裡也飛快的把未來的應對之策想了一遍,最終想到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跟李乾德玩心理戰。

你不是不把你自己的子民放在心上嘛,那我來替你對你的子民好,讓交趾百姓看看,他們的皇帝是個什麼樣的人,宋人又是什麼樣的人。

不過宋軍畢竟是外來人,要贏得民心,也不可能像想象裡那麼簡單,很多事情,還需要必要的助益。

比如眼前的圓法大師,就是楊懷仁最大的助益,這或許也是楊懷仁冒死把圓法大師揹回來的重要原因之一。

交趾雖然宗教眾多,林莽中的部族也各自有各自的信仰和神靈,但大多數交趾人,還是十分篤信佛教的。

交趾國內佛寺眾多,李日尊在位時期就曾經大力扶持佛教,在交趾曾建有東林寺和西林寺兩座國寺,交趾百姓也十分喜歡宣揚仁善的佛教教義。

所以楊懷仁覺得,有些事他們宋人去做,可能沒有什麼很大的效果,或者起效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