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小營裡,楊懷仁和圓法大師也沒啥事可做,只能瞎聊天。
傳單的事情圓法大師已經知道了,他笑道,“王爺這法子是如何想出來的?誰能料到天朝大軍出征,還帶了那麼多紙張?”
楊懷仁答道,“這點主意嘛,其實算不得什麼。”
楊懷仁心裡說,這點子其實一點兒也不新鮮,古代不是沒人用過,後世的人是天天用,大街上發小廣告的有的是。
他接著道,“至於紙張嘛,大軍出征,也需要有錄事參軍記錄軍中事務,我這個主帥的一言一行,可是都要記錄在案,將來要送到朝廷裡讓那些相公們知道的。
這些都不算,平時軍中訊息傳遞,也不可能只是傳令兵帶個話那麼簡單,很多正式的命令,也是需要有書面的文書來下達的。
不過這一次抄錄傳單,大營裡的紙張估計也用的差不多了,能抄出四萬多近五萬份傳單來,已經是極限了。
當然還有一點,那個……我出恭的時候,紙張也是大有用處的,呵呵……”
圓法大師笑著搖搖頭,“王爺自然要講究一些。只是貧僧沒想到宋軍中能識文弄字的軍士還真是不少。”
楊懷仁道,“沒大師想的那麼多,但能當上校尉以上的軍官,不識字的話也不像話啊。但他們識字歸識字,寫一篇征討李乾德的檄文,自然也沒那本事。
就連本帥算上,肚子裡也沒有那麼多墨水,這種事自然是交給吳監軍來做,老倌兒以前雖然在兵部任職,卻是個能寫出華麗文章的文采風流之人。”
老和尚點頭,不過隨即疑惑道,“但王爺這麼做,還有個弊端。”
“哦?”楊懷仁問道,“大師請指教。”
老和尚道,“雖然說交趾也在使用天朝的漢字,但交趾人中識字的人並不多,且還大都是李乾德朝中的大臣和幕僚,王爺發的傳單雖是不少,可百姓不識字,如何知道傳單裡的內容?”
楊懷仁笑了,“大師多慮了,呵呵。其實這種事,不需要升龍城中的交趾尋常百姓裡有多少識字的。”
老和尚更疑惑了,“王爺這麼說,又是為何?”
楊害人解釋道,“傳單隻不過是一個開端,並不具備太大的擴散的作用,想要傳單上的內容擴散到全城,靠的自然是悠悠眾口。
只要有幾個識的漢字的百姓撿了去,傳單上所說的事情自然會透過老百姓的嘴巴迅速在城中傳播。
我相信用不了三天,不!兩天就足夠了,升龍城內的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會知道李乾德做了什麼事。”
……
天霸弟弟的主意不錯,軍中的工匠手藝也不錯,設計打造出來的傳單炮彈如預想的一樣,能炸開,卻又不會損壞了傳單。
武德軍炮營的將士們現在都有點技術控的意思,他們計算好了引線的長度和燃燒速度,再計算傳單炮彈打到升龍城內的時間,幾乎沒有什麼差錯。
傳單炮彈打入升龍城的空中開始下落的時候,小型的爆炸把炮彈外的機關炸爛,皮袋中的傳單便爆發出來,隨著風飛揚著飄落在城中的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