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裡楊懷仁率領三千大宋將士進城,城中百姓雖然沒有他想象裡那種彈冠相慶的熱烈,倒也算是熱情歡迎。
或許是因為交趾人也沒有人戴帽子,或許是因為他們心裡還有些小心事。
進城之後,目標自然是交趾皇宮,如今城內唯一還有可能反對宋軍的,也就是李乾德和他剩餘的黨羽了。
只是很明顯的,他的黨羽越來越少,交趾朝中大臣見大勢已去,紛紛開啟宮門,迎候楊懷仁,實際上李乾德早已經不知所蹤了。
楊懷仁倒不擔心李乾德會跑掉,升龍城東邊是格金河,河邊就是宋軍大營,李乾德再膽大,也不至於迎著宋軍逃走。
至於他去了南西北哪個方向,也不打緊,楊懷仁早就為他佈下天羅地網,他走不了多遠的。
城內所有的府衙也都投降了,這時候沒有人會不顧家人的安危堅持支援李乾德,或者說根本不用楊懷仁出手,那些交趾百姓就會把他們淹沒掉。
唯獨宰相陳翔沒有表態,也沒有跟著李乾德逃走,也並沒有來迎接進城的楊懷仁,而是回到自己家裡,閉門不出了。
楊懷仁倒是欣賞陳翔這種性格,所以也不會刻意去跟他計較,對原來的交趾朝廷官員說了一通安撫的話語,讓他們各司其職,首先要做的是把城內的局面穩定下來。
三天的混亂,給這座中南半島最大的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人的心從亂到散經歷了一個非常激烈的過程,但要讓人心重新平靜下來,就沒那麼容易了。
好在楊懷仁的傳說,還有他降服殭屍的事情是眾人親眼所見的,城內的交趾人對他有同時敬仰和畏懼的感覺,這樣起碼他們不會繼續瘋狂下去。
百姓嘛,總是喜歡安定的生活的,只是比起生活狀態的安定,心靈的安定更難一些。
這便顯現出圓法大師提早回城的覺悟來了。
普度寺和東林寺重新開門了,其實混亂的時候,也極少有人會打寺廟的主意,僧人們關閉大門顯得多此一舉。
作為佛門,在城內混亂的時候沒有敞開大門接濟那些生活困苦的百姓,似乎顯得有點說不過去。
圓法大師回到普度寺之後便訓斥了他的師弟關閉廟門的做法,之後立即敞開大門迎接世人,並且拿出寺廟裡的存糧來接濟那些窮苦的百姓。
接濟百姓其實還是次要的,老和尚的真實目的是趕緊利用他們佛門對百姓的影響力,儘早的讓百姓解除內心的罪孽感完成心靈救贖,然後繼續生活下去。
至於他們曾經犯下的罪孽,楊懷仁也沒有任何追究的意思,罪不罰眾的道理,在這種情況下就行得通。
既然人人在這幾天裡都做過違背良心和法紀的事情,總不至於把城中的百姓全都抓起來論罪,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何況楊懷仁也早答應了圓法大師,他允諾中的不傷害,或許就有不追究的意思了。
也不得不說老和尚很有先見之明,佛門在交趾的影響力,也必定會提升到一個讓楊懷仁都不得不敬重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