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氏大概錯誤地理解了楊懷仁的目光,忙解釋道,“我也是第一下來這裡,絕對不知道石門前有傷人的暗箭。”
楊懷仁微微點頭示意她鎮定一點,其實他想到的是,既然現在找到這裡應該就是李乾德藏匿寶藏的地方,有機關暗器防止入侵者是很正常的。
上邊一層大概是生活區域,所以比較安全,下邊藏了東西,所以一定是有機關的。
既然李乾德能帶人進出,那說明在石門之前,一定有開啟和關閉那些機關的地方。
李乾德進出的時候,肯定是先關閉了機關然後進出,等離開的時候再重新開啟機關。
楊懷仁命令眾人從走來的路上尋找,不出他所料,在距離石門二十步外,一個小兵發現了牆壁上一塊石磚可以翻轉。
翻轉過來的石磚裡邊有一根手柄,拉開手柄之後,出現了一些“吱嘎吱嘎”的聲音。
管秋漓覺得石門前的機關應該被關閉了,再一次去試的時候,果然沒有暗器射出來,而且石門似乎也可以推動了。
石門被管秋漓用力推開,立即從石門內的一間暗室裡反射出一片金銀色的光芒,儘管油燈的光線不算很亮,但經過了金銀的反射,那一刻的感覺依舊特別晃眼。
眾人都興奮了起來,石門內是一件三丈見方的石室,和上層那件石室大小相仿,同樣有排列整齊的置物架。
但這間石室裡的置物架上,卻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金銀錠!
管秋漓很小心,他先進去試探了一下沒發現異常和其他的機關暗器之後,才讓眾人走進了這間石室。
楊懷仁長出了一口氣,可算是找到地方了,他走到一個置物架前拿了一塊金錠瞅了瞅,質地還算不錯,和大宋的金錠純度差不太多。
不過這些金銀錠的樣式卻各有不同,有做成了餅子形狀的,也有做成了小塊的磚石形狀的,甚至還有一些具有動物的造型。
想來這應該是交趾李氏皇族開國以來,從不同的國家或者部族手裡搶來的金銀。
這年代金銀只能用於大宗交易,所以不同的國家或者部族,在得到了金銀之後,會把它們熔鍊,然後重新澆鑄成他們喜歡的模樣,有的還會打上具有個性的印記。
像大宋最主流的就是把金銀做成餅子的樣子,而且重量也有相應的標準,方便在大宗交易的時候使用。
而在中南半島的某些國家和部族,則喜歡把金銀澆鑄成動物的形狀,還有那些來自中東和南亞的海商,則各有各的記號和習慣。
楊懷仁大致看了一下,也顛了顛不同的金銀錠的重量,根據置物架的數量,大致算了一下,僅僅是這一間密室中的金銀,價值大概就能摺合近百萬貫錢。
讓大家更開心的是,這件石室並不是地宮的盡頭,往更深處走,還有石門,這說明可能還有好幾間類似的石室。
楊懷仁也覺得李氏皇族不可能只藏了金銀這種俗物,更多的,也許更值錢的寶貝說不定就在下一道石門後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