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禮只要想到他和李乾順比起來,多了一家交趾貴族的支援,就更覺得他比李乾順更有理由成為新的交趾郡王。
眾人都在相互盤算各自的選票的走向,以此來判斷當前四大家族之間的關係,也在猜測楊懷仁的投票給了誰,從而判斷最終權力的走向。
李乾順和李乾禮都得到了兩票,這一輪又沒有選出交趾郡王的人選來。
大家也都以為,楊懷仁會要求大家進行第三輪投票。
且這一輪的要求或許就簡單多了,把第二輪得到兩票的人選單獨列出來,讓另外四人投票,採取非李乾順既是李乾禮的方式。
如果是這樣,便不難選出一個最終人選來,且也能更容易看出來究竟是誰投了誰的票。
但楊懷仁卻忽然笑道,“儘管這一輪還沒有選出一個唯一的中選之人來,但實際上在你們交趾四大家族當中,李氏皇族已經順利當選,可以繼續延續他們在交趾的統治地位。
且李乾順和李乾禮是同胞兄弟,誰來擔當交趾郡王,對我們來說,也並沒有多少差異。
不如這件事就交給他們兄弟二人處理,不論協商出一個什麼結果來,我們都表示認可,大家覺得如何?”
楊懷仁雖然說話的時候和顏悅色,其實隱隱露出來一點不耐煩的表情,好像告訴他們,我楊懷仁對你們交趾的事情根本就不關心。
只不過是皇命難違,才來了交趾而已,既然現在任務完成了,只要帶一個名字回去給大宋皇帝就好了,其他的事情我沒有必要瞎操心。
對於黎文英、黃萩和丁煥福來說,確實也沒有了進行第三輪投票的必要,反正交趾郡王還是在歷史皇族手裡,沒有他們的份。
萬一進行了第三輪投票,如果他們判斷錯誤,搞錯了楊懷仁真正支援的人,反而落了一個得罪人的結果,所以從他們的角度講,也不想進行第三輪投票。
李乾順始終認為長幼有序,且他認為他佔著一個楊懷仁支援的優勢,絕對也不想繼續進行投票,他根本沒有冒險的必要。
李乾禮其實也不太想繼續投票了,他算計的是他和李乾順的兩票裡,其實外來的票只有兩票,另外兩票在第二輪投在了楊懷仁和黃萩頭上。
如果進行非李乾順既李乾禮的選擇式投票,他也擔心他可能得不到這兩票。
楊懷仁見眾人若有所思,且似乎認同了他的建議,便起身道,“既然如此,那就這樣吧。給你們兩天時間,兩天後你們把商討的結果送進升龍城來便是了。
本王沒打算在交趾久留,處理完這件事,本王也打算回大宋了。”
說罷便試了一圈禮,跟眾人告別。
楊懷仁的舉動似乎有些突然,但大家也找不出理由來挽留他,便起身送楊懷仁離開。
等四大家族的首領送著楊懷仁上了馬遠遠離去後,才相互打量著對方,表面上似乎認可了李氏皇族繼續執政交趾,但實際上內心裡卻是不太服氣的。
甚至三大家族都認為,這件事在兩天後真正有了定論之前,其實還沒有完,他們也不相信李乾禮會乖乖讓出交趾郡王之位。
所以他們也想著趕緊回去做好一切準備,不管是有什麼野心也好,還是做好了準備站隊也罷,總不會就此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