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麼跟他說話,讓楊懷仁感慨頗深,以前的蘇軾,曾經多麼的放蕩不羈,面對朝堂上的那般大佬都不曾卑躬屈膝過。
他那張出了名的大嘴巴,更是針砭時弊,從未怕過誰,雖然這給他帶來了許多麻煩,也被朝中重臣排擠,被貶謫到了儋州這種極遠之地。
但是,楊懷仁的印象裡,東坡先生也沒有因為被貶謫而自暴自棄,或者改變自己剛正不阿的風骨。
今日之事,應該是蘇軾以為他是皇帝派來的欽差,才如此重視了。
楊懷仁想想心裡有點難過,如此一位大才子大文豪,歷史上都赫赫有名的文人雅士,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場,這沒法不讓他唏噓感嘆。
一個人,從一個大胖子瘦成這種樣子,可以想象,他的精神和身體上是經歷了多少折磨。
俗話說心廣體胖,蘇軾由胖變瘦,可見他被貶謫到儋州之後,一身本事無處施展,心中抱負無法實現,他的心情是多麼的壓抑了。
楊懷仁忽然有一種感同身受之感,竟不自覺的紅了眼眶,“東坡先生,學生這次來並無皇命在身,是單純來看望您的。
先生千萬不要見外,想當年學生第一次見到先生的時候,學生只不過是一個小廚子,先生乃是國之重臣。
當時先生並沒有絲毫瞧不起學生的意思,跟學生平輩論交,學生記在心裡,時刻不敢忘懷。
如今學生雖然貴為齊國公,頭上頭銜一大堆,但學生在先生面前,還是當年那個懷仁小友。”
蘇軾聽完楊懷仁這番話,也受到的極大的感動,本來黯淡無光的雙眸裡忽然照射出微微的亮光,彷彿萬丈深淵裡射出來的光芒一般,讓他重新振作起來。
“懷仁小友,你來看老夫來了。”
簡簡單單一句話,把兩個人都說的潸然淚下。
不過從蘇軾的兩行老淚裡,楊懷仁看到的卻並不是那種因為自身境遇的兀自神傷,更多的是一種老懷感慰。
在他被貶配儋州,仕途再無任何希望的情況下,還能有人記得他,能親自來看望他,這樣的情感,足以讓一個老人感動了。
只是儋州地方偏僻,連朝廷的邸報都傳送的比其他地方要晚上幾個月,蘇軾還不知道楊懷仁率武德軍征伐交趾之事。
也並不知道楊懷仁已經拿下交趾,被皇帝賜封實權國公,還以為他是剛剛被皇帝一句輕巧話兒隨口說的那個北方王呢。
楊懷仁把他來儋州的緣由大致說了一番,蘇軾聽罷大喜,“懷仁小友志向遠大,為我朝開疆拓土,功不可沒,不論什麼樣的爵位和封賞,也都受得。”
楊懷仁笑道,“先生過獎了,微寸之功,不足道耳。等哪天學生有幸能率十萬甲士踏平北方,收回燕雲,才是學生真正有功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