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32章:議儲(下)

反倒是平常不顯山不露水的趙似,在章惇等人的心裡,似乎比起趙佖和趙佶來,更適合繼承皇位。

原因在楊懷仁看來其實很簡單,也絕對不是因為趙似是趙煦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這種理由。

而是因為趙似剛剛成年,性格內向安靜,也從來沒參與到朝政之事中來,平時也不和朝中大臣結黨營私,私底下也不用各種方式斂財。

不僅如此,趙似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他便學了趙頵那種樣子,沒事整理些民間的書稿什麼的,為老百姓做了好事,也不會在意個人名聲上的得失。

而最最關鍵的,是趙似此人似乎缺少主見和擔當,因此如果他繼位當了皇帝,更容易受到諸如章惇之類的朝中大臣的控制。

章惇等人為了實現自己個人的政治抱負,自然不會選擇另外兩人,趙似也就很自然成為他們心中的最佳人選了。

楊懷仁心裡呢,則覺得這幾個人都不行,不管是不是歷史事實證明過的,在他看來,如今的皇家子孫,都太不靠譜了。

而且趙煦並不是沒有親生兒子在世,輪也輪不到他們幾個來爭奪皇位。

雖然大壯現在也年紀太小了,不過畢竟他是正統血脈的皇子,將來如果能繼承皇位,本就是理所應當,加上孟皇后在身後扶持著,他在外幫襯著,怎麼想都覺得情況不會太差。

別的不敢說,起碼靖康之恥這樣的事情,楊懷仁是可以保證不會發生的,他願意為此賭上自己的性命。

甚至他會用他的方式,為中華民族建立一個更好的百世基業。

眼下三派人都派了人來迎接楊懷仁,似乎他們的目的也很明顯了。

楊懷仁奉旨率軍進京,之前也許是個秘密,但楊懷仁動身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不是秘密了,朝中的大佬們和那三位王爺自然有各自的途徑知道這個訊息。

然後他們也能分析出這個訊息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陛下肯定是也是知道自己的身體不行了,所以招楊懷仁進京,也是為了自己早做打算。

趙煦既然無子,那麼必然要在幾位皇弟中選擇一位繼承大統,趙煦自然也明白不管他選了誰,另外兩人大概是不會信服的,也極有可能會選擇起事。

那麼招楊懷仁和武德軍進京,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楊懷仁和武德軍是個什麼存在,朝堂上的人其實都心中有數,外頭人看楊懷仁自然覺得他如何受寵,如何大權在握。

但朝中大臣們心中明鏡兒似的,楊懷仁敢在江南把武德軍打造成一支強軍,如果沒有皇帝陛下的首肯,那就是意圖謀反了。

換句話說,楊懷仁在外練兵,在軍事建設上做出各種嘗試和革新,其實全都是趙煦的意思。

當初武德軍中安插了許多皇室子弟,也就說明趙煦是如何看待武德軍了,現在忽然一紙調令就讓武德軍進京,還讓武德軍重歸京畿近衛序列,就已經說明了一切了。

那麼問題就簡單了,趙煦不論選擇誰來繼承大宋金甌,另外的人就沒有了起事的環境,楊懷仁和武德軍在,誰鬧事誰可能就會死。

楊懷仁是個什麼人大家也心中有數,平時看著嬉皮笑臉好似啥都不在乎似的,但真到了事情上,他可是從來沒猶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