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佖一副很謙遜的樣子,可一張臭臉任他如何掩飾,也掩飾不了他內心的狂喜。
憑高啟勳的人生閱歷,何嘗發現不了這些?
他佯作一副非常失望的樣子,“王爺乃是咱們大宋的皇族貴裔,如果只是因為樣貌有些欠缺,便自怨自艾,不為國家出力,只想著個人安危,這如何對得起趙氏皇族的列祖列宗?
王爺若是像端王和簡王一樣不學無術之人,老夫也就不多說什麼了,可王爺滿腹經綸,才華橫溢,若是不用這些才華來為百姓謀福祉,又如何對得起天下的黎民百姓?”
高啟勳情緒很激動,一番話竟說的他自己面紅耳赤,吐沫橫飛,這讓趙佖有點驚訝,也感到非常羞愧。
他忙躬身向高啟勳行禮道,“小王之前只想著獨善自身,卻沒把國家和百姓放在第一位,勇敢站出來為國為民,是小王愧對祖先,愧對百姓,也愧對高侯爺對小王的一番錯愛了。
方才高侯爺一席話,讓小王茅塞頓開,只是將來若是陛下把皇位交給了小王的某位皇弟,那小王總不能去起事篡位吧?”
高啟勳知道趙佖生性多疑,直到現在仍舊不敢把野心完全表露出來,於是他憤怒道,“王爺糊塗啊!就算要起兵奪位,這又有何不可?!
自古以來,得天下者,要麼是順應天意,要麼是有能者居之,但天意有昏聵之時,這便是有能者站出來逆天改命的時候了。
商紂王暴虐成性,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周文王‘修德以傾商政’,天下萬民擁簇之,牧野之戰,連商場軍隊都紛紛倒戈,於是有了後來八百年大周盛景;
秦王嬴政在位時,秦朝刑罰酷虐,百姓痛苦不堪,天下群雄並起,征伐秦王,於是有了後來四百年大漢盛世。
這都是有道伐無道,天下民心所向之。如今大宋朝堂紛爭不斷,官場沉痾難除,燕雲十六州猶在契丹鐵蹄之下,成為吾等心頭大恨。
百姓同樣希望有一位仁人善者能站出來,改變這樣的現狀,當今皇帝雖然同樣勵精圖治,試圖以變法改變現狀。
可惜陛下用人不當,輕信奸佞之徒,如重用楊懷仁之流,禍亂朝綱!加之陛下體弱多病,實不是治世明君的最佳人選。
而端王趙佶、簡王趙似之流,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只不過是些只會玩樂的紈絝之輩而已,若是他們繼位為帝,那大宋必將走向無底深淵。
唯有申王殿下,才是最適合繼位的上佳人選,王爺您也不用因為自身的殘疾和樣貌妄自菲薄,男子漢大丈夫,生得漂亮了又有何用處?!”
趙佖聽的心花怒放,早知道高啟勳竟然這麼看他,他也不必像之前那樣惺惺作態了。
他謙遜道,“高侯爺教訓的是。”
高啟勳也意識到他的話說的有點過了,忙解釋道,“王爺明鑑,老夫方才也不是說官家的壞話,只是情急之下,說出了心中最真實的想法而已。
以老夫之見,當今陛下若是彌留之際還能耳清目明,選了王爺繼承皇位,那麼什麼都好說。
如果當今陛下受到朝中那些大臣的蠱惑,選了端王趙佶或者簡王趙似之流繼位,老夫認為王爺可以學周文王,以有道伐無道,建立曠世偉業。”
趙佖自然也是這麼想的,可他卻不好表現的很積極,裝腔作勢道,“高侯爺的意思,是讓本王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