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孟皇后用那句佛禪來表明她的處境,只能是身不由己,人生對她來說,已經很艱難了,可她作為一個女人,即便曾經高高在上,可眼下卻同樣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
心想和如何行動,從來都不是她能決定的事情,嘴裡說著“不動則不傷”,可她的心卻不知早已經被傷害成了碎片了。
可即便如此,她也只能默默忍受,然後期望將來,能隨著她的內心的方向發展。
楊懷仁猛醒,原本是他在埋怨孟皇后,可孟皇后也同樣是在埋怨他。
同樣的道理,用在他身上也是一樣的,彷彿孟皇后也在質問他的內心,你在想什麼?你又在做什麼?!
為什麼把孩子還給趙煦?
說到底還是你心動了,至於為了什麼,孟皇后不清楚,或許也不想去搞清楚,可楊懷仁的做法,卻是孟皇后不想看到的。
或許孟皇后也順應楊懷仁的意思,幫助他證明了孩子的身份,可是在她心裡,越是極不情願的,這也是她最身不由己的無奈。
楊懷仁忽然覺得心很痛,對孟皇后來說,他很抱歉,是發自內心的歉意,可他最感覺抱歉的,還是對大壯。
不做父母的也許不太容易理解這種情感,養大一個孩子,不管他是不是你的親生骨肉,平淡的生活裡,每一天,每一個點點滴滴,都讓你把感情一點一點的積聚起來。
到最後,孩子是不是你親生的,已經不怎麼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對孩子的感情。
這種感情無關血緣不血緣的,確實最真摯的,為了你的個人目的,不管是多麼大的夢想,你又有多麼高大上的理由,可你就是錯了。
最起碼,你辜負了孩子對你的那份感情,也辜負了你自己的感情。
楊懷仁越是想的透徹,卻越是心痛,也開始明白孟皇后的話了,“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楊懷仁倒不懷疑他所做的事是不是對的,一想到曾經發生在中華民族千萬無辜百姓身上的痛苦,為了不讓現在的歷史再發生一遍,他便知道他不能不做。
可是他的心痛也是真實的,他也知道他這麼做會傷害很多人,包括他最在乎的人。
對與錯的概念,這時候已經開始變得模糊了,人格是高尚還是卑微,似乎也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當他走出宮門的時候,腳步也變得越來越沉重,只是從陰森的宮門裡走出來,重新面對人世間的喧囂,他似乎又醒了過來。
宮裡和宮外,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宮裡雕樑玉棟和宏偉的宮殿,數不盡的黃金做的用具煜煜生輝,可這種光明卻讓人覺得壓抑。
宮外是混亂的,喧囂的,甚至空氣中都瀰漫著一絲絲臭味,本來應該是讓人覺得煩擾的,可楊懷仁走出宮門的那一刻,卻覺得非常舒服,好似整個人都活過來了一般。
大街上人頭攢動忙忙碌碌,萬家炊煙梟梟升起,楊懷仁感覺這才是真實的世界,因為他嗅到的人間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