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他並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但幾十年守著一個倉庫,無聊的時候他把那些圖紙看的多了,自然會熟記於心。
後來內衛改變成風神衛的時候,像這位沙老公公之類的上了年紀的人,楊懷仁沒打算接收他們,而是打算給他們一些田產,讓他們安享晚年也就是了。
沙公公原來也是以為逃出皇宮後以他積攢的那些錢財,不但可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也可以扔掉內衛身份這個包袱。
可惜後來他才發現他一個人在宮中看守一座庫房時間太久了,早已經脫離了宮外的生活,出了宮反而感到恐懼和害怕,最後還是重新聯絡了宮外的內衛,哪怕是當個打雜也希望留下來。
楊懷仁對風神衛的改造還是很人性化的,多養幾個老頭也沒什麼,便讓沙公公繼續看守風神衛的資料庫。
何況這些老人真到了關鍵時候,也總能起到關鍵作用,真正驗證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俗話。
沙公公已經知道了這次他被楊懷仁喚來是什麼原因,給楊懷仁見過了禮之後,便在地圖上一邊比劃著一邊說了起來。
“大總管請看,東京城的地形,是西高東低的,所以城內幾條河流和水渠的流向,也是從西往東流。
現在的皇宮,主要是仁宗朝時翻新和加蓋起來的,皇宮的地基,也比周圍的民居的地基要高出大約三尺。
這個三尺,也不是絕對的,而是順著地勢而建,皇城的西邊比東邊,同樣大約高出三尺。
別看這三尺並不算多,可這就是皇城內整套給排水渠道能順利工作的原因了。
金水河從西面流入到皇城外的護城河,皇城的西面,有數道水下的水門,把水引入宮城的地下水系之中。
皇宮裡的取水處,也大都是在西邊,比如漿洗房等等用水的地方,也是在皇宮西邊。
宮裡的貴人們,自然不會飲用河水,而是從城外運送回來的山泉水,官家喝的都是採集的露水,所以金水河的水只是給下人們使用的。
而暗渠留到宮城東邊,便成了排水渠,宮中的廢水便倒入到特別的排水井中,然後由數道暗渠流入到東華門外的護城河之中。”
楊懷仁很滿意沙公公的解釋,又問道,“還有兩個問題,還需要沙公公詳細解釋,一是這些暗渠的寬度如何,能不能過人?
二是沙公公可否記得,幾十年前有位姓葉的工部郎中,是否和這些暗渠的設計和建造有什麼關聯?”
沙公公聽罷兩個問題之後忽然驚訝的張大了嘴巴,“過人?屬下還真沒想到過這種問題,不過這些暗渠的進宮的入口處,有足足兩尺見方的大小,應該是能過人的。
但要透過這些暗渠過人,似乎也很難,暗渠每隔一段距離,有設計好的柵欄,會把人擋住的。
不過,暗渠每隔一段距離,同樣也有檢查是否堵塞的檢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