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好心勸道,“高侯爺,你做了那麼多事,隱忍了那麼久才得到如今的大功勞,你可不要不珍惜。
我知道那些受到牽連的人裡邊可能有你的故交,但你要明白,他們做過的事情,他們就應該想到後果要自負,所以你的想法或許可以理解,卻不能那麼做。
今天你做的事是大義,你想說的事情是私情,大義和私情相比,高侯爺可要分的清楚啊。”
高啟勳做出一副受教的樣子來耐心聽完,才謙遜道,“大帥教訓的是,那些跟著趙佖謀反之人罪有應得,死有餘辜,就不值得可憐。”
楊懷仁見他話說的輕巧,不像是要替某些人求情,這才認真了起來,又問,“那高侯爺這是?”
高啟勳看了一眼高士遷,高士遷單膝跪地道,“末將希望將來能跟隨大帥東征西討,壯我大宋將士威名!”
楊懷仁這下明白了,高家父子這是想投誠,這是楊懷仁沒想到的,也是他感到欣慰的。
高啟勳在粉碎趙佖造反陰謀的過程中,是出了大力的,能委身趙佖身邊做臥底,又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對官家來說這樣的將來是一定要大行賞賜的。
雖然現在趙煦沒有直接獎賞他們,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趙煦這是想把獎賞有功之臣的事情讓給太子,好增加太子在朝廷和軍中的威望。
憑這份功勞,高啟勳的爵位大概會提一提,而高士遷也會升官,他們父子將來不論是聲望還是實際的權力,都不會少的。
可以說,只要太子將來繼位,他們高家便可以以功臣自居,即便在文官集團的眼裡,地位也是非常高的,誰也不敢小覷。
他們完全沒有必要現在還要藉著楊懷仁這棵大樹來乘涼,可高士遷的話卻表明了他們父子的態度。
高啟勳並沒有居功自傲,在楊懷仁面前依舊嚴格遵守禮儀,高士遷更沒有因為有了功勞便打算過上清閒日子的想法,而是希望將來能跟隨楊懷仁左右,如果有機會出徵,他也甘願作為前鋒。
這就很難得了,正常情況下,當兵也好,當將領也好,盼著能出征打仗,那是為了建功立業,然後得到封賞蔭妻庇子,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可高啟勳父子倆,功勞有了,勳位爵位也有了,家裡錢也不缺,不需要在冒著生命危險去搏前程。
高士遷卻希望能帶兵出征,那就純粹是作為一個軍人的責任感了。
楊懷仁笑了,看著高啟勳父子,從他們的眼神裡就流露出一種堅定,今天他們這麼做,絕對不是吃飽了撐得做做樣子,而是真心實意不想躺在功勞簿上醉生夢死。
而且楊懷仁覺得高啟勳是個很有智慧的武侯,他雖然不參與朝政,卻對朝中發生的事情聊熟於心,甚至眼光獨到,早就看透了楊懷仁的想法是怎麼回事。
聰明人其實不用過多的搞一些無聊的試探,直接把話說白了,表達真實的想法才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
楊懷仁問道,“高侯爺覺得本帥意欲出征?”
高啟勳也不藏著掖著了,直接道,“大帥的心境,不像是安於現狀之人,燕雲之地猶在契丹鐵蹄之下,老夫不信大帥就從來沒考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