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母看著兒子吃的狼吞虎嚥的,心情大好,微笑裡似是回憶起當年,便笑得更甜了。
“你慢點吃,也不怕燙著舌頭,小時候見了紅豆糕就這個樣子,沒想到都這麼大了,還是這個樣子。”
楊懷仁嘴裡含著滿滿的紅豆沙,口齒不清地答著,“就喜歡這一口,娘做的紅豆糕,是他天下最好吃的糕點了,比皇宮裡做的還好吃。”
楊母更快樂了,回頭忙著從平底煎鍋裡把幾個已經微微焦黃的紅豆糕剷出來,又重新倒油在鍋裡抹勻和了,又放了幾個包好的生豆包下去。
豆包在鍋裡遇到熱油發出來“滋滋”的聲音,聽著就顯喜氣,隨著紅豆糕的加熱,奶香和紅豆的香氣又飄散了起來。
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們已經來到了楊懷仁身後,看著爹爹嘴裡吃著什麼東西,也跟著又跳又叫起來。
“爹爹吃的什麼?我們也要,我們也要!”
楊懷仁笑著把手裡盤子裡的紅豆糕分給了孩子們,也不忘囑咐他們,“一個個的都是小狗鼻子啊,慢點吃哦,小心燙掉了你們的舌頭!”
這話說完,楊懷仁不自覺地扭頭去看母親,發現母親也正衝著他慈愛的笑著,原來當父母的給孩子吃東西,心情是一樣的。
這時候的楊懷仁也不再是什麼大將軍或者國公爺,而僅僅是一個疼愛孩子的父親。
就像其他許許多多的平民父親一樣,出去打拼賺錢,無非是向著給家裡父母和老婆孩子賺一口吃的。
有時候有了點富餘,便開始想著給孩子們弄點什麼好吃的,自己都捨不得吃的,給自己的孩子吃卻非常大方。
特別是很多時候自己親手做的美食,也許只是一道小菜,或者是某樣小點心,不一定多麼貴,但卻是最真摯的父愛。
給孩子們吃的時候,也擔心孩子們吃的太急了噎著,或者因為食物剛出鍋還太燙,怕孩子們燙著嘴巴。
總是把孩子們當成需要自己保護和照顧的物件,這就是父母最真實的情感寄託。
楊懷仁的孩子們雖然也是養尊處優里長大的,可奶奶親手做給父親的食物,他們還是非常感興趣,這樣的機會也不多見,自然要搶著嚐嚐那個味道。
其實楊母做的紅豆糕,不一定比的上京城裡那些高檔的點心鋪子裡做的好吃,而且今天要做紅豆糕也是臨時的,製作上也只有簡單的步驟,並沒有複雜的技巧和處理。
味道上來說,嚴格的來說也只是一般,只不過因為糖放的多,所以吃起來特別的香甜罷了。
可是目前這種簡單而傳統的製作方法做出來的紅豆糕,楊懷仁是越吃越歡喜,甚至吃著吃著,心裡就有種莫名其妙的感動。
所以說,食物也是有情感的。
再好的食物,再金貴的食材,包括再高超的手藝做出來的美食,或許用品鑑的方式來講,它一定是非常美味的。
可是簡單而淳樸的食物,最普通的食材和最簡樸的手藝,做出來的就不一定不好吃。
母親給楊懷仁做紅豆糕的最初目的,就是知道兒子今天不開心,有些事讓他煩惱,所以平常喜歡的菜式,今天也吃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