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60章:軍官制度變革

第1860章軍官制度的變革

費塵笑道,“既然原因是這樣,小弟就可以更加放心把第三個方法告訴楊兄了。

小弟發現武德軍中的一些將校和軍卒的子弟,已經進入了庖廚學院學習。

一開始小弟也還只是覺得楊兄這是安撫手下軍卒的手段而已,給他們的子弟一個機會進入學院學些一些生活技能,將來也可以憑手藝吃飯。

可後來透過各方面的訊息,小弟又發覺軍卒子弟裡,有一部分人確實在學院裡學些生活手藝,可更多的卻是在學習治軍等軍事方面的知識。

小弟便意識到楊兄的打算了,將來這些人學成畢業之後,會進入武德軍中,成為新的兵源,甚至是基層軍官。”

楊懷仁心中苦笑,連這個也被費塵給發現了,看來費塵還真是很有洞察力。

這些事楊懷仁雖然也通報官家知道了,可做的卻是比較隱秘的,大宋軍官的產生,也是有他原來的制度和傳統的。

大多數軍官,都是從以往的貴族勳戚或者將門之後中產生,一小部分是從考中武舉的人中,透過一定的資歷和功勞,也會進而升級成校尉或者將領。

而從普通計程車卒成長成為軍官的人數,並不是沒有,可這個數量就太少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種現象不能說有錯,只能說軍隊中培養軍事人才的方式,還是略顯狹窄,而且有很大的不公平性在裡邊。

像那些功勳之後,他們甚至不用參加科舉,到了年齡就可以直接進入軍中擔任要職。

憑藉他們父輩祖輩的功勳得到這樣的優待,並不能說完全不合理,但是之後在晉升的路途上,他們依舊可以藉著這個優勢,比其他人有更好的前程。

就說高士遷,他就是這種型別的將軍,倒並不是說他沒有本事,要不然他當一衛的大將,別人也不會服他。

不過反過來說,還有很多和他一樣有本事的人,卻無法像他一樣在仕途上走的那麼順利了。

就連武舉也算上,那些在武舉科考中名列前茅的,也大都是將門和勳戚之後,當所有的資源都向他們傾斜的時候,軍中就難以避免的出現不公了。

就連楊懷仁算上,武德軍中的將領校尉中,也有不少人是憑藉他的關係才擔任要職的,不過有一點楊懷仁還是有原則的,不論是誰,你必須要足夠的本事才行。

就像楊懷仁的兄弟們,黑牛哥哥和天霸弟弟他們,是依靠實打實的表現才身居高位,並且得到了軍中一致的尊敬的。

而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本事,即便起點比較高,未來也不一定混出什麼出息來。

放眼其他軍隊,可就沒有這樣的原則了,家族背景和人際關係,還是左右了軍官的晉升,這就導致很多有真本事的人無法晉升,甚至出現了一些外行管內行的情況出現。

大宋在招募兵員方面主要使用的是募兵制,除了邊軍還保留軍戶制度之外,大多數軍人還是透過自願徵招的方式加入軍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