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漸漸長大,母親才告訴他一些事,透過他的思考,他也漸漸認可了母親的說法,起碼外公刻意拆散了父親和母親這件事,就做的非常不對。
母親還告訴他,他現在的儲君地位,實際上只是象徵意義上的,外公也不會真的把遼國的皇帝之位傳給他。
這也是母親為什麼一直提醒他想要的東西絕不能依靠別人給予,而是要依靠自己的本事去賺回來的道理。
外公現在讓他來作為遼國的儲君,只是暫時的緩兵之計罷了,外公這麼大年紀了,忽然一改之前的作風,這幾年又娶了幾十位皇妃,就是想讓這些女人給他添一個兒子。
單是從這件事上來說,楊孝禮便覺得母親說的話是對的,如果外公真的疼愛他,願意把皇位傳給他,那外公又為什麼急於求子呢?
如果外公有了兒子,那麼皇太子的地位就是他那個小舅舅的,和他就沒什麼關係了。
所以他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外公現在讓他當儲君,只不過是在沒有兒子之前,用來穩定自己的統治地位,堵住別人的嘴的一種暫時的應對之策罷了。
而母親說的一些話也讓他產生了危機意識,他是現在的儲君,如果將來外公又有了兒子,那不但當不成儲君了,連他的性命都面臨極大的威脅。
就算外公將來還容得下他,可那位當了新的儲君的小舅舅也不會容得下他。
他也看了很多書,關於契丹人的歷史,也有關於漢人的歷史,這些歷史裡記錄的一些事件,也證明了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是經過事實檢驗的。
他也曾經害怕過,擔心外公真的有了兒子之後,他的生命會受到威脅。
不過母親告訴他,教他不用那麼害怕,因為不管外公再娶多少個宮妃,他也不會再有孩子了。
楊孝禮不明白母親為什麼說的那麼篤定,但母親只告訴他,這是他父親的功勞,父親有一種藥,可以讓外公永遠也不能生孩子。
至於這種藥是什麼藥,父親又是怎麼把這種藥讓外公吃下去的,母親不肯說,他也就不再追問下去了。
但他知道,父親為了他的安全,確實做了很多,而母親說的事情,也絕不會有假。
所以這麼多年了,外公的妃子是越來越多,可惜這麼多妃子卻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懷孕,就更別說生下任何兒子了。
於是他的地位一直很穩定,外公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也只能儘量保護他,這不又有人對外公的統治以及他的儲君之位有所懷疑,外公便不得不帶兵去征討了。
外公也確實喜歡打架,對誰不滿意了,或者誰對他不滿意了,他都要帶兵去找人打架。
聽說也死了很多人,每次這種訊息傳回來的時候,母親就露出輕蔑的笑。
楊孝禮一開始搞不懂母親在笑什麼,後來他漸漸明白了,母親笑真正強大的人懂得用智慧解決問題,只有笨人和蠢貨才會動不動就動用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