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77章:趙煦的皇帝生涯(下)

歷史的發展也從來都是偶然裡存在著必然,這些事楊懷仁也不算是能理清頭緒的人,只是作為一個還算有點思想的人,覺得一場爭鬥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走向衰敗的墊腳石,他感到惋惜而已。

這個階段趙煦還是個孩子而已,對朝堂上的事情也沒有多少話語權,所以元佑黨爭和他這個皇帝其實是沒有多少關係的,要算也算不到他的頭上。

趙煦當皇帝的第二個階段應該是紹聖年間的五年時間了。

趙煦重新獲得朝堂的控制權,開啟了按照他的理念倆治理國家的時代。

這時候的趙煦可以說是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他重掌皇權之後,啟用了大批的新黨人士,只用了差不多一年時間便讓新黨佔據了朝堂的主流。

之後他極力推行先父的改制遺志,在大宋推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改革的初期還算是順利的,可惜趙煦還是因為太年輕,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沒有充分考慮到改革的困難和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改革的過程也從一開始的順利逐漸變得受到阻滯,最後到四處碰壁。

加上他用人也不算恰當,像章惇這樣的激進派,其實就不適合做一個改革者。

當改革遇到阻力的時候,他並沒有深入民間去找原因,然後改變改革的方式方法,而是用粗暴的手段強硬的推行改革。

這樣做不但沒有讓改革可以繼續推進下去,反而遭到了各方各面的反對,連新黨內部也出現了矛盾。

新的矛盾爆發出來,改革派又開始了無休止的內鬥,導致改革無論如何都推行不下去,之前的改革成果也逐漸損耗殆盡。

這五年時間裡,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發生,比如徵西戰爭取得了勝利,以楊懷仁為主導的征伐交趾的戰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果。

可這些功績如果按在趙煦頭上,似乎也不太合適,這裡邊他起到的作用不大,反而更像是個旁觀者。

反倒是章惇因為戰爭的成就得到了極大的尊崇,因此也得到了極大的權力,成為朝中僅有的掌權的宰相。

不論哪一個朝代,當某一個人權力足夠大的時候,對朝廷和整個國家都是沒有多少好處的。

一家之言佔據了上風,朝廷的政策就容易鑽進牛角尖裡再也無法回頭了。

章惇自然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以他的性格也只會覺得是推行改革的力度不足而已,所以當改革受到阻滯,他只會更加強勢的去推行改革。

這就導致民間怨聲載道了,即便到了這種時候,章惇依舊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思路,這就有點撞了南牆也不死心的意思了。

到紹聖末年的時候,改革已經完全推行不動了,可章惇依然在堅持自己的觀點,倒是趙煦經歷了這麼多之後,有些意興闌珊了。

也許這是一個無休止的迴圈,每一個人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都是志向遠大,也願意放低姿態砥礪前行的。

但幾年之後,真被砂礫磨得疼了,也就不那麼堅持了,他們也意識到當皇帝當的那麼累似乎不值得,於是開始貪圖享樂,不思進取。

於是來到了趙煦當皇帝的第三個時期,也就是元符年間的不到三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