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覺得費塵的建議非常好,如果這件事真的做好了,不但可以增強軍隊的集中管理,也可以增強現在宋軍的整體軍事素質。
更重要的,是為朝堂解決了一個大包袱,加入真的能把閒散的官員充分利用起來,朝廷自上而下都能夠顧各司其職,各行其事,也可以一改大宋官場效率不高,官員懶散的問題。
可惜事情從來都不是想象裡那麼簡單的,其他的可以先放開不提,僅僅是讀書人的思想意識的問題,就很難短時間內扭轉過來。
楊懷仁現在可以和費塵推心置腹了,一個不在乎自己前程,只為了國家和百姓著想的人,這樣的品性,楊懷仁覺得是可以交朋友的。
他說道,“費修撰,你我其實年紀相仿,我也很欣賞你現在的想法和做法,很想和你更深刻的探討一下這件事。
你總是自稱是學生,我還真擔當不起,你如你我兄弟相稱如何?”
費塵大喜,他在楊懷仁面前,也總是放不開,畢竟兩個人的地位差距太大,叫一個從六品的小官在一位國公爺和大將軍面前輕鬆對答,那也不太現實。
其實一開始費塵在楊懷仁面前謙虛的自稱“學生”,也有另一層意思,他表達了他沒有把楊懷仁當做武將的看法,也希望楊懷仁可以用文人的態度來對待他。
一來這樣可以印證他的思想裡,文官和武將之間本就應該沒有多大差異的觀點,二來也是想看看楊懷仁的胸懷到底有多大。
現在楊懷仁說出這種話來,他如何能不感動?原本對楊懷仁的印象,也只是個算得上有本事的人罷了,只不過楊懷仁透過廚藝進入仕途,讓他多少有些顧忌。
可現在看來,楊懷仁雖然不能說虛懷若谷,卻也是個有心胸的人,談論到軍國大事,只要他認為是對國家和百姓有利的,他並沒有像其他高高在上的朝廷大員一樣繼續端著個架子。
而是願意用平易近人的態度來和你進行一場探討,即便是從研究學問的角度來看,楊懷仁也是值得他尊敬的。
至於費塵心中的欣喜,那就更不用提了。
只是費塵有自知之明,人家開啟了心扉不介意,你不可能也跟著肆意的放開心扉,“楊公高義,下官不敢。”
楊懷仁從他表情上早就看出來他的驚喜,嘴上還說不敢也大概是因為還有些顧慮罷了。
他笑道,“費兄就不要客氣了,現在我們並不是在朝堂之上或者什麼正式的場合,不需要那麼嚴謹。
眼下我也不再是什麼國公或者大將軍,你也不是什麼修撰或者其他的,咱們就是一對斯文知禮的朋友,閒下來喝茶談天,不需要有任何的顧慮。”
費塵欣慰地點點頭,不再糾纏於兩人之間的差距,開口問,“不知楊兄對小弟的觀點,可有什麼看法?”
楊懷仁見他終於放鬆下來,也輕鬆說道,“想法是個好想法,只是要把好的想法變成現實,並不是那麼容易。
就說現在的讀書人不認可軍隊中的文職職位這一點,就不是短期內可以改善的,何況如果我把大量的文官從文官隊伍裡一下拉到軍隊裡來,恐怕朝堂上那些相公們也不會肯的。”
費塵笑笑,“楊兄說的極是,不過小弟也不是沒考慮過這些困難,但目前來看,這些困難也不是沒有辦法巧妙迴避的,可以有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