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殿裡忽然變得混亂起來,有大聲痛哭的,也有小聲啜泣的;
有趕忙去救治朱太后的,也有目光茫然呆滯著一動不動的。
內殿裡的混亂很快就傳到了殿外,殿外跪著的那些人也意識到皇帝已經駕崩了,只是他們還不敢相信,所以本來低著的一片腦袋都抬了起來,所有的目光都緊張地望著殿門口的方向。
楊懷仁的感覺很奇怪,似乎早就知道了這一切似的,所以之前因為他已經專門為趙煦悲傷過了,這一刻他倒沒有其他人那樣的悲痛。
不過眼淚還是從眼睛裡緩緩流了出來。
趙煦對他來說,是一個君主,也是一個朋友。
這個朋友很奇怪,說近不近,說遠又不遠,楊懷仁很感激這個朋友為他所做的一切,也感激這個君主一直以來對他的信任和支援。
只是這個朋友走了,他內心裡感到惋惜,也會懷念他生前的種種,可就是沒有那種撕心裂肺似的情緒。
也許因為後世的人對於死亡的理解更具有科學上的認知,所以傷懷來的更慢,也更持久一些。
而且楊懷仁從自己的經歷上來看,死亡也並不一定就是結束,也許趙煦換了個空間換了個時間,也像他一樣重生了呢?
也許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裡,輪迴這個概念,並不是憑空來的。
即便趙煦重生的機率太小太小,小到連楊懷仁都計算不出這個機率,可楊懷仁還是希望趙煦在另一個世界裡,不僅僅是安息,而是安心。
安安心心做人,安安心心做事,不要再想這輩子一樣,糊里糊塗死的這麼早。
朱太后暈了,孟皇后木呆呆地望著趙煦,眼睛裡也泛紅了,讓人搞不懂她現在的心情如何。
大壯哭的倒是真的,雖然和自己的親生父親接觸不多,儘管很多事上他也埋怨過自己的皇帝父親,可畢竟這是他的親生父親,他也不希望他這麼早就離開人世。
他甚至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和認識他的親生父親是個怎麼樣的人,他就已經走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孩子的悲痛之情是真摯的,那些相公們,還有宮門外跪在雪地裡那些人,楊懷仁就搞不清楚了。
現在能主事的也只有向太后了,她安排人把朱太后抬回去休息,那些原本嚇得戰戰兢兢的太醫們感覺他們又有了用處,似乎也不用再擔心他們會受到牽連。
太監們哭的動靜最是難聽,向太后心中煩悶,竟不顧身份喝止了他們。
蘇公公哭的最是傷心,他是看著趙煦從下長大的,要說感情,他比朱太后和趙煦的感情似乎還要更深一些。
別的太監都止住了哭泣,只有他無論如何也無法從悲痛中立即走出來。
向太后忽然一副巾幗豪傑的風範,走到趙煦榻前甩了蘇公公一個大耳刮子,這才讓蘇公公冷靜下來。
接著她吩咐道,“你去外邊宣讀陛下的遺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