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大戰之後,朝廷因為準備戰爭幾乎把國庫裡所有的銀子消耗殆盡,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趙煦是拿不出來錢來的。
是楊懷仁給朝廷出了個主意,用西夏那些貴族的土地來賞賜給將士們。
這年代的人對於土地有種病態的痴迷,給他土地,他會覺得比直接給他賞錢還要好。
因為土地可以傳給下一代,可以年年都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這對於那些軍卒來說,幾乎就是夢寐以求的好事。
雖然均分到每個將士頭上,每個人也不會有多少地,但他們還是非常感激楊懷仁這個主意,直到如今提起這件事來,禁軍的將士們內心裡還是感激楊懷仁的。
將士們有了地,可地方太遠,他們只能拿每年的收成,卻無法自己耕種。
而楊懷仁的主意裡,是自己出錢出人去組織這件事,讓原本在西夏就沒有土地的貧苦百姓去當佃戶,去耕種這些土地。
對這些貧苦人來說,他們有了透過幹活得到生存基本物資的機會,可以在一個地方穩定下來做佃戶,有吃有住。
雖然說土地不是他們的,但他們的收入跟擁有土地的人一樣多,比當地有土地的其他百姓收入相比也一點兒不差。
但這樣的生活,就比他們以前的苦日子強太多了。
這樣一來,不但解決了皇帝和朝廷缺少錢財賞賜獲得戰爭勝利的有功將士們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西夏在戰後那些貧苦人的安置問題。
將士們滿意了,皇帝和朝廷也滿意了,而原本可能會成為流民甚至發展成強盜的一大批貧苦人,也有了生活能力,這主意可以說給所有相關的人解決了後顧之憂。
但一開始的時候,有些細節上的問題還是影響到這個計劃的推行的,比如缺少幹活的牲畜的問題。
農活人也可以幹,但這樣會很累,也很佔勞動力,一頭牲畜所能取代的勞動力,起碼有五個人那麼多。
楊懷仁的牲畜行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農戶可以花很少的錢去租用牲畜,甚至可以在最初沒有錢的時候透過賒欠的方式先行租用牲畜。
他們有了牲畜,農作的效率就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產出自然就多了。
楊懷仁的做法也得到了陛下的認可,楊懷仁又沒做出白送牲畜這種明顯邀買人心的事情,連朝堂上那些總是愛找人麻煩的文官也沒覺得楊懷仁的牲畜行有什麼不妥。
或者說他們不敢說,楊懷仁的牲畜行收那麼少的租金,幾乎和白送也差不多,但這件事影響到整個禁軍將士們的利益,連文官也不得不考慮他們彈劾楊懷仁的話,會給他們帶來多少麻煩。
再說這本來也是一舉三得的好事,楊懷仁又肯吃虧,連陛下也沒說什麼,他們也就老老實實閉口不提了。
從這件事裡,楊懷仁就學到了很多,之後他做的很多商業上有關財富的事情,他都會想到這件事,然後告訴自己該怎麼去做。
錢對他來說是賺不完的,蔬菜的生意雖然賺的很少了,飯館的生意也因為庖廚學院這些年培養的廚子進入到京城和各地的一些大酒樓中做事,不如以前那麼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