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見楊懷仁陷入沉思,以為楊懷仁是因為老兵給出的理由似乎太自私了,便開口斥道,“我們當禁軍的,自然是守護皇帝陛下和京畿要地,這才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
你開口閉口說希望打仗,可目的全是為了自己,為了錢,這成何體統?”
楊懷仁又一次抬手製止了王慶,他能明白王慶這麼說,也是處在他這個位置上,自然有他正當的理由。
要是這種事傳出去,外頭人會以為虎騎衛的將士全都是為了錢才去打仗了,百姓不會願意聽到這種話,朝堂上的大佬們聽了會氣得吐出血來。
可楊懷仁卻不覺的老兵表達自己內心裡最真實的想法有什麼錯,人性也許很複雜,但根本上是簡單的而又層次分明的。
首先是解決生存問題,那就是吃飽肚子,穿上衣服不至於凍死,接下來便是繁衍了,而繁衍又需要第一條作為基礎,如果你吃不飽肚子穿不上衣服,又如何吸引異性呢?
當有了基本的生存資料和繁衍權力之後,人類才會接著去追求道德和文明,比如讀書知禮法,諸如此類的東西。
從這些層次來看,很明顯的把人類基本的YU望給勾畫了出來,最初是能活下去,然後是繁衍後代,再然後是更高的物質追求,最後才是精神追求。
當然也有不少有信仰的人把精神追求放在第一位,但絕大多數人還是現實的。
也就是說,一個人追求生活的質量,從人類開智的最初就是一種本能了,這並不是一種錯。
所以說老兵自私,有些偏頗,何況作為一個男人,為父母妻兒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這是一種有責任心的表現。
楊懷仁也是這麼在實現他的人生價值,對於老兵的訴求,他是可以理解的。
他笑道,“王副將沒有錯,既然是在禁軍裡當兵,自然要時刻記得一個軍人的義務和職責,也不僅僅是守衛京畿,整個大宋,包括每一寸土地和每一個百姓,守護他們都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老兵說的話,也不能說是錯了,只是可能他表述的太直白了,所以容易被人誤解罷了。
我們的大宋,正是由千千萬萬個家組成的,愛家,為了家人爭取更好的生活,這也是愛國的一種體現。
老兵求戰的目的在於賺取軍功,然後透過軍功得到的賞賜來改善家人的生活,這是一件好事。
既然有目的,那麼他上了戰場就會更加勇敢,他能想著他的家人,自然也會想著他身邊你的戰友和兄弟,這樣計程車兵,正是我所喜歡計程車兵。
為了得到軍功,他也一定會更加拼命,這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老兵本來被王慶訓斥,有些慚愧,不過後來聽楊懷仁這麼一說,他也覺得他並沒有錯,而且禁軍裡像他有這種想法計程車卒,還有很多很多。
所以他挺直了身子,眼神裡也充滿了驕傲的神色。
楊懷仁能明白王慶的心境,畢竟人所處的位置不同,要考慮的事情也不同,他也還不夠了解楊懷仁,所以擔心楊懷仁那些文官一樣,總是說著高大上的話,如果你說的話他覺得有損禮法,他一定不會放過你。
所以王慶訓斥老兵,其實也是對老兵的一種保護,而且作為一名副將,提醒手下將士一個禁軍的職責,也沒有任何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