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楊懷仁來說,他也沒有其他的心思關注文官們想什麼,今天是個好日子,趙煦葬禮期間的禁忌都沒有了,百姓們可以放開了吃了。
楊懷仁也沒有立即回家,而是先去了兵部。
雖說楊懷仁是武將之首,卻也和兵部沒什麼直屬關係,在宋朝,兵部也並不像其他朝代那樣負責管理軍隊。
管理軍隊的有樞密院和三司衙門,兵部只負責地方廂軍的統一調配,實際要作戰,也並沒有調兵的權力。
宋朝的兵部最大的功能在於招募軍人和負責軍隊的後勤補給,名義上還有個軍隊中人事變動的權力,但實際上真正的人事變動都是樞密院的相公們說了算的,他們只不過是辦手續而已。
正因為這樣,兵部在大宋朝堂上就是個光幹活卻沒有多少發言權的主兒,在兵部當官的,都是些沒什麼大前途的官員。
像當年的吳監軍,在兵部當值,雖然也是個五品上的侍中,但其實他是沒有什麼權力,更沒有什麼前程的。
當然吳監軍很幸運,因為當了武德軍的監軍,後來得到了提拔,即便也不是什麼大的職位,但起碼待遇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更多的時候,來兵部當值的官員,更多的只是把兵部的官職當做升遷的跳板,只要不出什麼錯,在兵部操勞幾年,朝堂的大佬們也會念及他們的苦勞,給他們一個還算不錯的將來。
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進了兵部是很苦惱的,升遷慢也就算了,還整天受累受埋怨,不論哪個營的糧餉晚了一兩天的,都要受到武將們的抱怨。
楊懷仁的到來嚇了那些兵部的官員一大跳,楊懷仁這個左衛大將軍可是和兵部沒有什麼交集的,但大家還是對楊懷仁有些畏懼之意。
原來的兵部尚書在新的任命裡被提拔去了中書省,新的尚書還沒有就任,只有一些小官應酬楊懷仁。
楊懷仁其實是來給禁軍將士們要福利的,前邊一個半月因為皇帝葬禮不能吃肉,所以兵部給禁軍的供給只有正常的糧食和青菜豆腐。
今天所有規矩都沒了,楊懷仁還記得他答應將士們在皇帝葬禮結束之後給將士弄頓大餐的約定,自然便想到了負責後勤的兵部。
兵部的小官們戰戰兢兢,搞不懂楊懷仁忽然來訪,是要找誰的麻煩,誰都知道他二愣子的名頭,要是今天他忽然出手揍了誰,那還真是正常不過之事。
楊懷仁倒也不客氣,領著自己的幾個隨身的親兵走進兵部大院,便在正堂裡坐了下來。
值守的官員不敢怠慢,趕緊命人煮了茶水過來招待楊懷仁。
楊懷仁一身官服,即便他想顯得隨和一些,也比較難以實現了,不論是站著還是坐著,都有一股子盛氣凌人的霸氣。
見當值的官員只是給他獻上了茶水卻站在原地不動彈,楊懷仁就開始埋怨,“你幹啥呢?去喊你們尚書過來啊?”
小官不自然地答道,“稟告大帥知道,我們兵部原來的尚書大人剛剛接到旨意,已經不在兵部當值了。”
楊懷仁這才想起今天的大朝會上,好像聽到過這個訊息,只是當時他覺得太悶,想著別的事情,所以也沒仔細聽,現在聽小官這麼一說,才想起來有這事。
他又問,“那新來的尚書大人呢?”